影評 | by A同學 | 2023-07-06

是枝裕和執導、坂元裕二編劇的電影《怪物》,寧靜純樸的鄉郊小鎮景色在日系鏡頭下拍得唯美,鏡頭選取與坂本龍一的配樂相得益彰,突出到情感的純粹,A同學認為導演這次在題材上創新,同時盡力保留自家的和煦風格,然而劇本卻略略令她失望,尤其覺得人物設定方面有點失真,後段看得人出戲,浪費了前頭累積的張力與鋪排。 (閱讀更多)

遲到的轉型正義:以《測量之人》開啟德國的後殖民主義反思

影評 | by 趙崇任 | 2023-06-23

今年柏林影展的「特別展映」單元,安排了德國電影導演Lars Kraume最新作品《測量之人》的首映,有鑒於複雜的殖民歷史,電影採用了線性敘述,大幅降低觀眾理解的阻礙,趙崇任認為作品雖然並不完美,但它在德國社會引發的討論效應,無論在社會意義上或德國的電影史上,都是一部成功與重要的作品。 (閱讀更多)

《本日公休》小品裡的懷舊

影評 | by 石啟峰 | 2023-06-16

「剪的是人情,留的是思念」是臺灣電影《本日公休》的宣傳語,石啟峰評這部小品電影,認為它點出細膩而輕淡的懷舊情懷,劇情溫馨而不落俗套,雖然劇本仍有彆扭之處,但卻呈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整部電影以臺語為主,亦能勾勒出家和鄉的象徵意義。 (閱讀更多)

《海鷗來過的房間》:寫情・寫景・寫意

影評 | by 曾肇弘 | 2023-06-13

孔慶輝導演的《海鷗來過的房間》口碑不絕,在本地文化圈颳起一陣小旋風,曾肇弘在熊貓國際電影節欣賞此片,看完驚嘆在澳門這個比香港更擠逼、喧囂的小城裡,孔慶輝拍出一部如此純粹、冷靜,充滿靈氣和巧思的文藝電影,他背後那份沉着、專注、敏銳的創作態度亦令人讚賞。 (閱讀更多)

《椒麻堂會》的世故與天真:從小丑精神與間離劇場談起

影評 | by 丁珍珍 | 2023-05-24

邱炯炯的電影一直關注歷史中的邊緣小人物,或以極簡的黑白影像,或極繁的舞台、行為藝術、繪畫交織而成的影像語言,描繪人物及所處身世界的「有趣」之處。丁珍珍評《椒麻堂會》,認為電影展現了一種相當強悍的專屬小丑的精神力量。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

科幻小說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6-20

回憶的內在意識

散文 | by 黎喜 |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