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李顥謙 | 2018-09-12

韓麗珠的散文集《回家》,源於去年在油街實現舉辦的「火花!只是看書」--一個以「家」為主題的展覽計劃。展覽中,書本是展物的一部分,不可隨意被帶走。讀者須在現場靜心安坐,方可閱畢本書。 一本關於「家」的書,卻不能帶「回」自己的「家」慢慢閱讀。第一次閱讀《回家》,我便努力地在字裡行間記認那艘船的航行路線;待《回家》正式出版,我把書帶回家、再仔細重讀的時候,才隱然地組織出,對《回家》/「回家」的全新看法。 (閱讀更多)

別有洞天:歷史、當下與想像的空間

書評 | by 黃潤宇 | 2018-09-10

小時候蹲於廁格之中,也想像一番天地出來:這是住屋、那是籃球場、垃圾桶就是主題公園的巨型滑梯……而如今每天都在各種空間裡穿梭,小到房間、家宅,大至樓宇、社區、都市,不自覺間,卻把觀察空間的好奇心擱在一旁,因而錯失了不少有趣的發現。 (閱讀更多)

最繽紛的屋邨遊樂過:讀 《邨越時光── 一種屋邨情懷》

書評 | by 李顥謙 | 2019-01-03

每一個在屋邨成長的少年,都會對屋邨擁有一份獨一無二的感情。在沙田成長的80後梁瑋鑫也是當中的一份子。自幼在新市鎮的屋邨群成長,自然地培養出公屋的情意結。慢慢地,梁瑋鑫不滿足於單純的屋邨觀察。2002年,他開始屋邨拍攝的生涯,建立了「香港屋邨圖片集」網誌。《邨越時光── 一種屋邨情懷》(下稱《邨越時光》),就是收錄他二百多張心血結晶的攝影集。 (閱讀更多)

沉默的可能

書評 | by Edith So | 2019-01-03

沉默,及作為其相反觀念的發聲、行動,均是文學中長久深遠的話題,其延展面廣闊,涉及不同層次與範疇。沉默,並不只代表無言;它指涉多重層次的思考,反可能凝聚成一股定力,甚至一種反向力量,一種逆反姿態,去制約盲從,令我們不至被社會浪潮推湧失向。沉澱、醞釀、發酵,文學正以其沉思本質,給予我們開闊的視野——於是我們仍可透徹觀察,而又不失行動能量。而當我們在文學中談論沉默,其實是在談論沉默與發聲之間的種種可能。在某些時候,沉默更可能成為焦點,引發諸種不同的聲音與討論。 (閱讀更多)

除了有禮貌和守秩序之外,你還記得日本民族的甚麼美德?

書評 | by 沐羽 | 2018-09-26

古來敬神貴禮的國民,正是大變革到了忘卻一切舊禮數的程度才做到了明治維新,但我以為禮儀上應多少確立一些秩序。國民不該忘記與我國體有著很大關係的禮節。 (閱讀更多)

【無形.劉以鬯的陌生人】或者消失了,會更發現愛存在——董啟章《愛妻》的黑暗探戈

書評 | by 李顥謙 | 2018-08-23

在讀完董啟章的新作《愛妻》之後,我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鍾曉陽的同名舊作,而是Her(港譯:《觸不到的她》 )這齣講述人與人工智能戀愛的電影。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