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晴舫以散文為主要創作文體,又能否發揮慣用於小說創作的「冰山風格」 的特質?她創作散文時,又會為「冰山風格」創造出甚麼新特質?這種風格又是 否可以成「體」?本文之後會以胡晴舫的散文作品為例,逐一解答這三個問題, 期望可以給胡晴舫的作品綜合出至今或缺的整體風格論述。 (閱讀更多)
2018年1月3日,電影文化圈人人敬重的黃愛玲小姐在睡夢中遠去。黃愛玲生前是電影節目策劃、電影史學者和教育工作者,而她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影評著作不多,僅留下《戲緣》和《夢餘說夢》(兩卷)。正當黃小姐逝世一周年,她的第一本影評結集《戲緣》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再版,以表紀念…… (閱讀更多)
如果詩人並未將作品自行編集,對研究者當然會造成不小障礙。由是觀之,香港浸會大學朱少璋博士新輯《艤舟集.周棄子渡海前詩文百篇》,便是一件嘉惠讀者的美事。 (閱讀更多)
《獨行莫戴帽》所收文章從未結集,全書分三輯,輯錄了從70年代(第一輯)至2010年後(第二、 三輯)的文章:寫中學時代、親朋戚友、吃飯穿衣、看電影看醫生、旅行移民、潔癖罵人等種種日常。從青年跳接到中年,如讀著一個本色之人依舊如昔的骨架,淮遠的過去到現在。只是人在中年,或人過中年,必然會點染上一份中年情懷。 (閱讀更多)
2014年,董啟章被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該年香港社會對於佔中抗爭的討論正白熱化,及後發生了雙學佔領金鐘的行動,此時此刻年度作家成為敏感的名稱。議者認為作家既然支持社會抗爭,就應拒絕與建制有關的一切,而董啟章的回應是在書展作家感言裡,大談「沉默」的意義如何被扭曲。根據董的說法,近幾年來社會有個錯覺,認為「沉默」就是負面的,而「發聲」就是正面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