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遊戲和過程導向的可疑——— 述評Unlock Body Lab︰Dance-to-be 2023 朱仟青以遊戲尋找一個表演者的在的研究呈現

藝評 | by  陳美彤 | 2023-12-07

一開始的時候,藝術研究員朱仟青(下稱仟青)向觀眾介紹這個實踐導向藝術研究的生成背景。


仟青是一位舞者及編舞,中文大學藝術系學位畢業,正在演藝學院舞蹈系修讀學士學位課程,在重視技巧訓練的學院訓練裡,她叩問舞蹈表演除了技巧之外還有甚麼內涵?一個表演者的在又是甚麼?在表演訓練裡,好多時都會用到遊戲來尋找表演的不同狀態,於是,她在是次藝術研究,以遊戲作為出發點去研究表演者的在。


研究呈現分為四段遊戲或任務示範,本文會簡述四段呈現,同時帶出四段呈現及整個藝術研究的疑點。



1) Sense and Awareness 感知度


兩位表演者把所有置於台左的物件逐一移到台右,另外兩位表演者背向台左的物件,合上眼睛坐著,靠其他感知去感覺在移動物件二人之所在,做手勢手槍發出「嘭」音嘗試射中在移動物件的人,要他們把手上轉移中的物件放回原點,重頭再來。

在遊戲過程中現場觀眾都看得很投入和找到箇中的樂趣生笑,但觀眾的投入不是源於觀眾能共享遊戲參與者的高感知度,而是以投入遊戲者角色的角度去觀看,目光參與著台上的捉迷藏,內心替雙方著緊,「他在那呀」,「要再靜悄悄一點呀」。


在舞蹈表演中,會讓觀眾全神貫注投入的時刻應該是觀眾與表演者的知覺共時的時刻,即是「我感覺到你感覺到」,舞者一舉手,觀眾可以感覺到舞者感覺到自己的肌肉在拉長;舞蹈一個轉動﹑一個劃落,觀眾可以感覺到舞者感覺到旋風氣流。感覺是動作裡面的動作,動詞裡面的動詞,只要舞者感覺到,觀眾就會感覺到。 可是這段示範,只是示範了一個要用到感知度去玩的遊戲,而未能讓觀眾感覺到參與遊戲的表演者按道理應該有在這個遊戲設定中被打開的感知。


這一節呈現結束後,仟青在研究成果展示板上「感知度」一欄下,貼上「Rules(規則)﹑ Physicality(動能力)﹑Hypersensitive (高敏感度)﹑Tension(張力)」四個關鍵字。



2) Execution in the form of Set Choreography 執行一套指定動作


仟青先調教拍子機的節奏,然後按下計時器,坐在一旁觀看,四位表演者在同一指家時間,輪流單獨跟著拍子機的指定節奏重覆向著同一個方位跳一小段現代舞指定組合動作直至計時器響起,限時結束。 這一段示範呈現甚至不是一個遊戲。就當它是一個任務去看,我倘算能看出每一位舞者在重覆當中遞增動作的流暢度。


這一節呈現結束後,這一節呈現結束後仟青在研究成果展示板上「執行一套指定動作」一欄下貼上「Repetition(重覆)﹑Adjustment (調整)﹑Best Attempt (最佳嘗試)」三個關鍵字。



3) Interpretation in the form of Improvisation on Physical Instruction (在即興中如何詮釋動作指令)

仟青坐在一旁,向四位舞者發出口頭指令,先捲動瘠榷,再用瘠榷帶動在空間裡遊走,然後仟青再在舞者生成的移動方式之上加上限制式的指令,「不可以用手」﹑「只可以肚貼地板」,最後阡青叫舞者想像自己一條美人魚﹑然後是一條要尋找的美人魚,然後是擱淺的美人魚。


這一節呈現結束後,仟青在研究成果展示板上「在即興中如何詮釋動作指令」一欄下貼上「當下的Creativity(當下的創造力)﹑Limitation(s) (限制)」三個關鍵字。



4) Cooperative Problem Solving (協作解難)


仟青坐在一旁觀察,四位舞者擺出一個動作結構,把不同方法四個人以同一個動作結構疊高五秒,然後再找另一種方法疊高,直至限時結束。 這一節呈現結束後,仟青在研究成果展示板上「協作解難」一欄貼上「Shape & Structure (形狀與結構)﹑Observation (觀察)﹑ Suggestion (建議)﹑ Negotiation (協商)﹑ Communication (溝通)﹑Verbally & Bodily (語言的 及 身體的)」六組關鍵字。 ——— 先別斟酌四段示範是不是遊戲,及在這個把旁觀者和表演者放在界線分明的陣式中,會多少讓人覺得表演者在遊戲或任務中及阡青在演區裡旁觀的反應多少有點給力在演給旁觀者看的詭異感。


作為一段把旁觀者和表演者的介線劃得明顯的示範呈現,四段呈現亦有我在上文1) 所悉述的疑點,倘若藝術研究的動機從表演者自身出發,以遊戲呈現表演者自身的在的話,則在遊戲或任務中無法達成旁觀者與表演者自身之間的在場共感。


追溯整個藝術研究的緣起,倘若研究是源於一個表演者叩問表演的內涵,這個研究呈現極其量亦只呈現了一大堆內表演內涵相關的關鍵字,亦少見得表演者自身實質上有內化呈現 (embody)到這些關鍵字的素質,而更多是看見遊戲或任務的集體處境呈現都與研究成果展示板上相關的詞彙。


實踐式藝術研究(practice based art research)屬後結構(poststructural)及後質化(post qualitative)研究的一種,由於藝術好多時是沒辦法用絕對的科學理性去量度,藝術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甚至是在實踐中後設的。後質化研究強調的不是直接轉達提問過程中找到的材料,而是強調研究員可以如何經驗和吸收所找到的材料再重溯(Re-tell)一個內化了經驗和知識的書寫。後質化研究實踐者認為,不論是提問﹑還是緣著提問的軌跡去找回來的材料都沒有可能是客觀的,真正真實的呈現倒是把研究者自己的知性﹑情感﹑身體都放進去所有在研究得來的材料裡,以研究者自己作為管道讓材料經過研究者自己,再由研究者自己去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藝術研究的質化呈現好應是一個內化了研究思索和從中所獲的藝術作品。


「Process Based (過程導向)」一詞在「 Body Lab︰Dance-to-be 2023」計劃裡亦是一個吊詭的字,如果未有一個預定要完成的作品做終點的話,而只有一個「階後性講座式的發表」的話,研究又是從那裡到那的「過程」?


倘若藝術家生命殆盡的一刻才是藝術研究的終點的話,那過程就是過程,仟青亦可先放下在今次研究中找到的所有與「一個表演者的在」有關的詞彙。


讓生命帶我們抵達。May being drive us.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8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