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新蒲崗地文藝遊祭」:蒲吓新蒲崗! ——訪問羅樂敏

文藝Follow Me | by  楊喜盈 | 2021-03-29


疫情已持續一年多,大家雖然滯留在港、無法到異地旅行,但都無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不少市民會在香港舊地重遊,尋找新的體驗。由水煮魚文化主辦的「新蒲崗地文藝遊祭」這次帶大家以「本地遊」的形式重新探索新蒲崗,希望參加者以不同角度感受看似一般被視為工業區的新蒲崗。



新蒲崗藝術村


新蒲崗1960年代起成為工業區,以一條大有街貫穿八條橫街。羅樂敏起初對新蒲崗的印象是「比較悶,有點污糟和鏽漬,帶著鐵鏽的氣味」。八十年代後,因為租金和人工上升不少工廠選擇上發展,導致許多工廈單位空置,於是業主便開始將大單位劏成小單位,以相對便宜的租金吸引小型公司、團體承租,吸引了不少文藝團體,工業區中的文藝空間開始生根隨著時間,新蒲崗慢慢褪下以往沉悶的工業區形象,成為了藝術團體的生存空間。羅樂敏指現時的工廈區就像藝術中心,有不少表演藝術團體會租用工廈來做綵排,例如浪人劇場、同流、不加鎖舞踊館,都自設黑盒劇場作現場表演。


藝術團體群聚一區,趨生了彼此合作的機會,亦引起藝術跨界的可能性。屬於文學團體的「水煮魚文化」,因而有機會與音樂及劇場界別合作,羅樂敏表示在這裡上班感覺很親切,各個藝術團體就如街坊街里,會互相打招呼以及談論近況。羅平常吃飯會相約「soundpocket 聲音掏腰包」的Alice,一邊吃飯一邊「度橋」。有一次她在工廈的樓上餐廳吃飯時偶遇同層租戶譚孔文(浪人劇場的藝術總監),譚孔文向她介紹研究香港和台灣劇場文化的德國朋友Mirijam,三位更即興地來了一場飯局。後來,羅前往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與Mirijam相遇交流,一切原來早已在新蒲崗播下了文藝種子。羅說:「這裡變成了一個好自由、好隨機的文化交流點。」


新蒲崗全日「本地遊」


在過去三年,「水煮魚文化」也舉辦過不同形式的「新蒲崗地文藝遊祭」,例如在學校舉辦活動、參觀藝文工作者的工作室、舉辦市集等。今年的文藝遊祭以「本地遊」的方式進行,規模是歷年最大,上午由導遊帶領參加者遊覽新蒲崗各個景點,下午則參加工作坊,參加者將參與一整天的行程。是次活動設計了六個本地團,主題各有不同,分別為攝影、字體、電影、音樂、文學及建築,更邀請了不同的文藝工作者及學者帶團,讓參加者以不同切入點重新書寫新蒲崗。


新蒲崗藝文遊祭」其中一個重要景點是位於大有街20號的長江製衣廠有限公司,長江在港已是逾70年歷史的品牌,而這座歷史建築即將合併重建,未知會以何種面貌再現人前。羅指新蒲崗保留了不同年代的建築物,更邀請了建築評論人黎雋維為大家講解新蒲崗的建築特色,非常難得。除此之外,不少香港電影如《大隻佬》、《暗戰》都取景新蒲崗,並邀請了「電影朝聖」的王冠豪為大家說說新蒲崗的電影史。雖然疫情之下無法離開香港,但參加這次「新蒲崗地文藝遊祭」不失為在地旅行的好選擇!



活動詳情:

字花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leursdeslettres

行程及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uxFhE7_3OWzEjQJ5yMAWtQp7NNsu7lHl7QQ2qnmCPJd8Z8w/viewform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楊喜盈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編輯推介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

著名作家瓊瑤今午去世 享年86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2-04

重讀《安提戈涅》

書評 | by 趙遠 | 2024-12-02

隱世生活不隱世

書評 | by 亞C | 2024-12-02

方方與新寫實小説

書評 | by 黃子平 |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