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無言以對》:藝術如何記錄情緒?—— 訪問黃嘉瀛

文藝Follow Me | by  楊喜盈 | 2021-03-29


過去一年,香港人經歷反修例風波以及持續不斷的疫情,情緒與精神創傷成為經常被討論的話題,這些都是香港人的共享記憶(Shared Memory)。香港歌德學院在九月份舉辦了一個名為「公民社會、藝術與精神健康」的活動,展覽《無言以對》是活動的其中一環,黃嘉瀛是策展人。《無言以對》是一個有關公眾精神健康的展覽,旨在讓觀眾感受那些被忽略和零散的情緒,踏入受情緒困擾的人的世界。


《無言以對》是一個由六位藝術家集結而成的聯展,嘉瀛在策劃展覽時,留意到近年患有創傷後遺症及抑鬱的年輕人數增加,於是她找來較為年輕的藝術家,去探索他們的藝術作品和是次主題的關係。


情緒是一直以來被忽略的事


嘉瀛發現這班年輕的藝術家的作品並不是直白地討論精神健康,也沒有直接介入社運和疫情,而是作為一種長期記錄。這班藝術家用長期創作來疏導自己的情緒,整理自己的思考、觀察以及感受,所以藝術品不會明顯地連結某件事。嘉瀛認為一個人情緒崩潰,並非一件事就能促成,除了事情的臨界點以外,還有很多微小的因素,比如歷史、社會文化、個人經歷和家庭等等。這種微少的情緒負擔會逐漸加重,就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整個人。


這些藝術品抒發了長期被抑壓的情緒外,嘉瀛還看到藝術家的研究、記錄和反思的過程。她看到作品裡的時間線,形容這些作品:「不是一下子爆發出來的作品,而是反覆思量怎樣做。每一個作品都是有深度,帶我們去看過往積累多少東西才得出現況。」


要觀察作品中的時間線和整個脈絡,《無言以對》展覽有一幅「不停update」的自畫像牆——由黃翊豐不同時期的《自畫像》所組成。黃翊豐的《自畫像》製作時間已有九年之多,至今仍未結束。黃翊豐每天會在睡前花二十分鐘,甚至用更短的時間畫下自己睡前的模樣。嘉瀛指當黃翊豐回顧作品時,就會從這些記錄中了解到自己當日的精神狀態和情緒,反問自己當日發生甚麼事,是一件很值得細看的作品。嘉瀛補充黃翊豐不時會回來展覽加上最新的《自畫像》,觀眾可以在展覽中找到昨日的、前一天的、上星期的自畫像,是一件與時間並行的作品。


當觀眾走進《無言以對》,除了可以欣賞這班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外,嘉瀛更希望營造一個可以呼吸的空間給大家。她說:「這是我個人的私心,因為我比較偏好安靜、空間大的展覽,(觀眾)需要一個空間去呼吸,如果是好迫或好嘈的展覽,我會覺得沒有一個平伏的空間。」她希望觀眾可以在這個空間休息、放空,形容這就像「時間停止的空間」。


同時,嘉瀛道出了自己的隱憂:「我選了些比較哀傷的作品,我會有擔憂,如果你是特別敏感和脆弱,來到看一些展品是有連繫、有共鳴,經驗是共享的時候,我反而是擔心會觸發到他更洶湧的情緒。」但她換另一角度想像,當觀眾發現有藝術家和自己經歷相同的事,在作品裡勾起同樣的情緒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觀眾知道有藝術家會做一些事來講述共同的感受。


《無言以對》X 歌德學院


日期:2020年9月3日至10月3日

時間:0900-1900(周一至五);0930-1800(周六)

地點: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十四樓香港歌德學院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楊喜盈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雨中的香港 見山還是山

散文 | by Sir. 春風燒 | 2024-09-06

路殺

散文 | by 曾友俞 | 2024-09-07

管他紅杏還是南北杏

散文 | by 惟得 |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