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己亥豬年,虛詞編輯部仝人祝讀者新年快樂,家肥屋潤!過肥年少不了吃喝,張婉雯寫下味蕾記憶,最令她記掛的年菜是蛋餃。拜年遇上長輩問候的尷尬時刻,千邦自有「醍醐味變法」應對。適逢年假,文藝發燒友也可到深水埗地攤尋寶,由歐陽生帶你一窺地攤戰利品。港產賀歲片有人唾棄也總有捧場客,凝蹄玉不惜臥薪嘗膽,點評今年賀歲片特色。最後,吳易叡一文遊走於豬的不同文化時事聯想,思考豬在香港的文化意義。
五湖四海的年菜中,沒甚麼能取代蛋餃的地位。即使是滬江食店,也無蛋餃之縱久矣。蓋其食材普通,功夫卻多;售價若貴,顧客覺得不值,賣便宜了,店家吃虧。況且忙忙碌碌的廚房,誰能定下心來﹖灶頭旁原是修行地;油煙火熱,正念難持。
身旁的親戚乘機抓住了我分散了的注意力
問大個仔了沒
我還睄了一眼 像張國榮或黎明
心想:嘖嘖,我當然大個仔,只是我自豪的地方可不能展現在你眼前
沒想到黃雀在後,
爸媽和應:
「就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吧」
好多人都知,但唔好太大聲:深水埗有好多地攤檔由年三十晚到初四擺賣,亦係一班電影、音樂發燒友尋寶嘅好時機。你會睇到好多檔口有客人深蹲膝蓋,好投入咁去翻閱每張DVD、VCD、藍光、Game、CD、黑膠、LD、書刊。
痛恨拜年的文青大概也痛恨賀歲片,也有見到網民唾棄整個賀歲片類型,筆者看賀歲片被朋友嘲為「臥薪嘗膽」。擸下今年的港產賀歲片,比以往更強調正能量。但太正能量,就失去了賀歲片的狂歡釋放氣氛。本文就由比較負面的角度切入。
如今現實裡的香港人也叫自己港豬。縱然七成地都是郊野,人們早已被石屎森林馴化。這樣親暱又狹侮的自稱,挖苦自己和價值疏離、異化為非人,不願碰觸政治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