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動物園】叔本華:厭女哲學家

單身動物園 | by  Arthur | 2018-12-24

「女人適合做護士和幼師,恰恰由於她們本來就幼稚、愚蠢、目光短淺。一句話,女人終其一生都是大孩子,位於孩子和男人之間的過渡階段。男人才是真正的人。」——叔本華,〈論女人〉


「偽裝是女人根深蒂固的天性,最愚蠢的女人和最聰明的女人在這方面往往一樣。女人一有機會就偽裝,這對她們來說就像動物一遇攻擊就採取防衛一樣天經地義,而且她偽裝時感覺好像只是在行使她的權利。不去偽裝、完全真實的女人幾乎沒有。正因為這樣,女人能輕易地看穿他人的偽裝,想在女人面前裝假委實不明智。……做偽證的女人要比男人多得多,是否應該允許女人宣誓都值得懷疑。」——叔本華,〈論女人〉


「女人基本上只為種族的繁衍而活,並以此為全部事業,所以他們更關注種族而不是個體,心裡也以種族為重,個體為輕。」——叔本華,〈論女人〉


引文就在這裡打住,因為再引下去恐怕很多人都要按上一頁離開。叔本華在〈論女人〉一文中幾乎把女人踩得一文不值,文章若是發表在今天,大概一堆「厭女」、「性別歧視」、「政治不正確」的標籤就要往他頭上貼,更會惹一眾女權份子的大力撻伐。相信人生只有痛苦的「悲觀哲學家」叔本華,在他七十二年的人生中,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才讓他對女性怨恨滿滿?


母親,竟然看不起我


叔本華出身富裕家庭,父親海因里希是銀行家,母親約翰娜是市議員之女(熱愛文學,後來成為小說家),約翰娜十九歲時嫁給當時三十八歲的海因里希,兩人相差十九年,可以想見,她誕下叔本華時應該還相當年輕。海因里希專制獨斷又暴躁,對家庭有強烈控制慾,他要求自己妻子過離群索居的生活,又要求叔本華繼承他的衣缽,從商。


然而叔本華討厭商業世界,他從小生活在父親身邊,早就看透商人庸俗鄙陋的風氣,所以從十五歲那年起,他就決定走學者的路。可惜,他父親卻把他送進商校,並以一趟「荷、英、法歐洲豪華之旅」作為利誘,要他放棄成為學者,回漢堡學習經商,叔本華最終屈服了。而他人生的轉捩點可能就在1805年四月,海因里希原因不明地死在穀倉旁的運河裡,從此,他和他的母親都解放了。


約翰娜在翌年便離開了漢堡市,攜著幼女搬往魏瑪市,終於能夠過她夢寐以求的文人沙龍社交生活,那時叔本華還獨自一人留在漢堡讀商校。又過了一年,叔本華才終於在母親的鼓勵下棄商從文,那時他收到母親的信,內容大約就是叫他遵從自己的本願,選擇自己嚮往事物。約翰娜雖然鼓勵他去追夢,但從不認為自己的兒子會有出頭,她認為叔本華自命不凡的性格終會令他在學術圈中被孤立。畢竟,孤僻寡言的叔本華從小就不討母親歡喜。


1813年,二十五歲的叔本華志得意滿地拿著自費出版的博士論文回家給母親看,卻遭到母親譏諷,過度膨脹的自尊被嚴重踐踏,最終令他擱下狠話:「妳只會因我而留名後世!」


一夫一妻違反自然法則


「戀愛的答案很簡單,它的真相不過是『男人尋找自己的伴侶』而已。」叔本華說。對他而言,所有性慾、性愛或是戀愛,都只導向一個目的,就是繁殖下代。他形容性愛是形而上的,性愛是為了有下一代存在,戀愛是在為人類未來的組成作認真的思慮,在兩者之上存在一個生殖意志,那就是物種延續的「種族意志」。


叔本華不贊成戀愛婚姻,他說:「為愛情而結婚的人,必定陷入悲哀之中。」因為在生殖的任務一旦完成後,種族意志就會離他們而去,熱情褪去的二人驀然發現,耗費這麼多心力以後,除了性滿足便一無所獲,個體並不比從前幸福,愛慕消失在沉寂的悲哀之中。他指出婚姻由父母來決定可能還更好,因為父母安排的婚姻會考慮更多客觀因素,令婚姻帶現實色彩,即使愛情消失之後,當事人也不會太過痛苦。


說到最後,叔本華甚至不贊成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關係——「在一夫一妻制的社會裡,已婚女人的人數是有限的,總有很多女人無依無靠,她們若處在上流社會,則孑然終老;若處在底層社會,則被迫從事力有不逮的體力勞動,或被迫賣笑為生,其生活既無歡笑亦無尊嚴……」總是貶抑女人地位的他,認為一夫多妻制作能令每個女人都得到照顧,還將倫敦的八萬妓女當成一夫一妻制的犧牲品。


主張禁慾 同時流連花叢


人生是痛苦的。人是各種欲望的聚合體,當欲望得不到滿足,我們覺得痛苦;而當欲望得到滿足,我們又感到無聊。所以終歸我們只能在痛苦與無聊之間不斷擺盪,直至死的一天,歸於虛無。而叔本華提出擺脫痛苦的方法,就是禁慾。生命意志的欲求是人生痛苦的根源,而性慾就是生命意志的最強本能,唯有禁慾才能從生命意志的桎梏中解脫。


他說哲學家不宜結婚,唯有斬斷情絲才能專注研究學問,那是否意味他是個禁慾者?並不是。叔本華主張禁慾,但他從不禁慾,他那套禁慾的說法從來都只是掛在嘴邊,即使晚年在法蘭克福隱居,他也依舊會尋花問柳來解決性慾。叔本華的愛情觀、婚姻觀總是充滿爭議,大概不是人人認同,而他的行為與他的哲學似乎亦有很多違背和不協調的地方。這位自命不凡、偏執又自大的哲學家,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一個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