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永遠都有意義,覺得無力時,更加要看書。「虛詞編輯部」特意精選年度本土重點出版,羅列2021年面世的人文藝術佳作,藉著好書的分享與推介,讓各位在亂世中為自己好好裝備。 (閱讀更多)
儘管不少人批評《第一爐香》未夠忠於原著,但任何欣賞者都可以有一己之詮釋權,陳煒舜、江俊豪、葉嘉詠的影評,分享他們各自對電影的想法,鄧小樺跟許鞍華的訪談,則說到電影如何把香港作為主題,保留那種不倫不類的獨有魅力。 (閱讀更多)
隨著身體自主成為時代呼聲,以往難登大雅之堂的紋身藝術逐漸成為時尚寵兒,是個人風格的展現,更是銘記回憶的烙印。儘管昔日黑社會和罪惡掛鈎的刻板印象漸被洗脫,例如在美國、意大利等國家已有近半人口擁有紋身,但在韓國等國家,紋身仍未得到官方認可﹐紋身師只能遊走於法律邊緣,不能光明正大營業。在香港,即使紋身合法,紋身友走在街上可能比一般人更易招來查身份證之虞,若生在保守家庭少不免遭到奚落、歧視。【紋心雕龍】小輯追想紋身的文化和風俗想像,探索紋身在影視及文學作品中的影子,願有朝一日不同國家、種族的紋藝青年不再偷摸,能讓身上的圖騰盡情呼吸自由的空氣。 (閱讀更多)
精神病,如今已普遍被現代社會接受是一種醫學上的病症,但直到百多年之前,都仍然與社會忌諱扯上關係,以病之名,引伸到宗教迷信、巫術與邪異之說。在那個誤診、歧視和社會忌諱仍然普遍的瘋人院年代裡,卻孕育出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神奇畫家。譬如畫出《吶喊》的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抬頭看見不一樣星夜的文森梵高(Vincent Van Gogh),以及深深墮進了迷幻貓世界的路易斯韋恩(Louis Wain)。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