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英文書店辰衝結業,本以為會引來大眾懷緬,誰料一些文化人卻並未留戀,反認為辰衝早應走進歷史。彭依仁指出辰衝營銷策略無法與時並進,難以吸引年輕讀者;茹國烈則記下年輕時「拜訪」辰衝的經驗,講述那時曾經尋獲的好書;虛詞編輯部則在辰衝結業當天,為書店最後一天作紀錄。
還有一個我想說又不敢說的原因,是與辰衝整個經營思維有關的。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辰衝在九十年代擁有數間分店,那時候香港雖然號稱「文化沙漠」,但稍後來港經營的Page One足可證明,當時有不少肯掏荷包的讀者,為何在千禧年過後,辰衝這些分店仍要結業收場﹖個人認為關鍵在於經營者家族本身,他們對書店營銷也一直存在分歧,有人不希望保留總店,有些人認為總店很重要。另外,這樣一門歷史悠久的家族生意,在公司內部也自然留下不少思想守舊的皇親國戚,他們甚少考慮改變購書方向,或者改變門市佈局,更不會主動與讀者建立關係,只大部時間坐在寫字樓,處理例行的行政事務,只會偶爾走到門市。與這種以大型機構商管和刻板分工制度來經營書店的方法相比,小型書店更能靈活地經營與每位讀者的關係,而一間書店存續的關鍵因素建立於它與讀者的互信之上。
人生匆匆,買書可以無限,能讀的書其實不多。藏書可以是做給人看,讀書卻是自己的事。尤其是小說,是閒書,真正喜歡的,一直記住的,又有幾本?所以,雖然不是我的書店,只因為這本小書,仍然要,多謝樂道辰衝。
有人以平價獵奇,亦有人只為買得心頭好。一直以來,辰衝的書籍甚少割價傾銷,但周先生卻認為「辰衝出售的書籍的確質素高,與其他書店不同,故不用刻意減價。記得當年店內竟有售Taschen的藝術書,相信是全港獨家。」另一顧客何先生亦道,「不覺辰衝定價高昂,如果找到喜歡的書就會買,不會計較價格。其實在中環吃一頓飯都要百多元,比買一本書還要貴。」儘管如此,這天為買特價書籍而前來的人仍是多數,有些更如書展大掃貨一般滿載而歸,這也許是在舊時草根階層難以企及的辰衝裡,難以想像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