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 by 蘇麗真 | 2022-10-17

受不加鎖舞踊館(Unlock)邀請,得以到牛池灣文娛中心,觀賞一班長者跳舞。劇場入得多,現代舞也看不少,看長者跳現代舞可是第一次。向來破格的 Unlock 繼續深耕社區,製作由康文署主辦、西貢區議會贊助的十八有藝——社區演藝計劃「身體年輪」結業演出《渡度》。進場之時,收到一貫精緻的場刊之餘,還有一盒錄音帶,輯錄了一眾長者的聲音故事,以及聲音藝術家劉曉江為他們創作的音樂,令人驚喜非常,想趕快到鴨寮街買二手卡式機試聽。長者與現代舞,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在花巧的 add-on 以外,作品主體怎樣呈現兩者之間的化學作用實在令人期待。 (閱讀更多)

唔聲唔聲,嚇你一跳:評不加鎖舞踊館《走走》+《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

藝評 | by 蘇麗真 | 2022-08-19

銳意探索及打破舞蹈與各種藝術界限的不加鎖舞踊館(不加鎖),七月舉辦《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Open Field vol.1」以排練室展演(studio-showing)形式呈現帶來兩套風格各異的作品:聲音藝術家鄭雅茵和孫禮賢的實驗作品《走走》,以及中國舞出身的舞者伍詠豪首部個人創作《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驟看文案:「讓創作者不受特定媒介、形式、觀賞方式、觀眾群、票房期望所限(…)分享發展中的創作脈絡和世界觀」,一個以創作者本位寫出的文案,開宗名義「Open Field」,就像是一個 jack-in-the-box,團隊不僅是物理地打開舞團的排練室,更是打開在座各位觀眾的腦洞——去「舞團」唔睇跳舞,究竟我睇緊啲咩?我想睇到啲咩? (閱讀更多)

檔案是記憶的累積,也是記憶的遺失——談Para Site展覽「人為/狀態」

藝評 | by 黃桂桂 | 2022-08-04

早前兩位藝術家鄭子峰、李曉華於藝術空間Para Site的天台工作室舉辦雙人展「人為/狀態」,在翻閱、瀏覽過Para Site多年來的檔案後,鄭子峰以微距攝影將歷史圖片反覆重製;李曉華則復活達蓋爾銀板技術,進行「無對象」攝影。當人類建構檔案以記錄自己的存在,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閱讀更多)

何處是吾家?《撈鬆》與《大鄉下話》的靈魂拷問

藝評 | by 林皓賢 | 2022-07-05

藝術表現離不開與時代的互動,從去年的《大鄉下話》到今年《撈鬆》,伍宇烈、盧宜均及劉榮豐三人組利用舞台,創作了一系列的歌曲去述說三代香港人對於身份認同的迷惘,透過兩次表演,回應這個時代香港人最關心的問題, (閱讀更多)

高立畫展《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破碎又專注,善忘又頑固

藝評 | by 《禮樂》蕭華敬 | 2022-06-30

最近在大南街Parallel Space舉行的《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畫展,高立以畫回應六十四位作家的不同創作,《禮樂》作者蕭華敬觀展後,認為這是個難能可貴的展覽,勇氣與視野均屬高手,「破碎又專注,善忘又頑固」的副題,更顯這個項目的意義。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14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1-13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