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 by 謝愷忻 | 2022-02-10

有別一般展覽於展品旁加入說明牌介紹作品名稱、簡介等內容,《上水BOYS》攝影作品展鼓勵大家先觀展,再到Instagram閱覽相關內容,借深化體驗拼湊全面的上水面貌,讓觀者再次思考上水新舊、人們(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與發展。 (閱讀更多)

土有香,根有緣——〈親蔬〉展覽一隅

藝評 | by 江俊豪 | 2021-11-25

香港文學季今年以「土有香,根有緣」為題的〈親蔬〉展覽,配以五種根莖植物: 紅菜頭、蓮藕、山葵、馬蹄和薑。在緣來緣去的盤根交錯下,生命在孕育、成長、結果,亦只有深埋泥土下的根莖,才會真切珍惜、體味大地的香氣與溫情。 (閱讀更多)

HKIPF衞星展覽《體會》:以身軀走過所有一切

藝評 | by 馮曉彤 | 2021-10-29

香港國際攝影節2021衞星展覽《體會》,由香港體模社策展,展出84張裸體攝影作品,及潘國靈、沈意卿等兩文四語的文學創作和朗讀。相片裡的人像雖然一絲不掛,卻不代表他們真正願意打開自己,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真正看見大家。 (閱讀更多)

一次柔軟的嘗試:專訪牛棚「後人類敘事——共存之地」展覽 9 位藝術家

藝評 | by 忤尚 | 2021-09-02

《後人類敘事——共存之地》從去年六月開始,先以網上形式進行第一階段,如今進入第二階段的實體展覽。在牛棚的磚牆之間,九位藝術家的作品構成一幅後人類圖景。忤尚則形容為一次柔軟的嘗試是,柔軟到幾乎無法承載任何人,卻想像著在炸裂邊緣推倒從來。 (閱讀更多)

「蓑笠將安之,徘徊四山暮」——看展讀白沙詩

藝評 | by 梁璇筠 | 2021-04-09

明代「嶺南第一大儒」陳白沙先生三次赴京,因招妒而被害,均被打壓。絕境的孤寂和執著中,悟出另一條路。 白沙先生還鄉,在江門白沙村小廬山麀的南邊閉門讀書十年。明代大興文字獄,不說自明。白沙先生留下的,是近二千首詩。如陳白沙詩中所言,「蓑笠將安之,徘徊四山暮」,梁璇筠形容其中的真誠與謙卑,讓人省思良久。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編輯推介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詩三首:〈回家〉、〈生老病死〉、〈太平〉

詩歌 | by 徐竟勛, 王培智, 寧霧  | 2025-10-17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

伊卡洛斯

小說 | by 黎喜 | 2025-10-15

地震還未結束

小說 | by 楊焯雋 | 2025-10-10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