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連小學生也知道地球會不停自轉與圍繞太陽公轉。但其實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長久佔據主導地位的卻是天動說。究竟地動說如何戰勝既符合我們感官印象、又長久被教廷視為官方宇宙觀的天動說?《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的作者魚豊獨具慧眼,以中世紀晚期這個大變時代為背景,寫出地動說如何取代天動說、成為了我們今日的常識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5世紀初期歐洲的P國。當時C教盛行,天動說——一個在古希臘已經提出、由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與建立的宇宙觀——被視為唯一合乎教義的真理。然而,以天動說來解釋觀測時,行星的軌跡往往令人感到過於複雜凌亂,不夠簡潔優美。因此,有人開始提出另一種可能性——不是日月星宿圍繞我們轉動,而是地球跟其他星球一起圍繞太陽轉動的地動說。作出有關研究的人會被視為異端,一經發現初犯者會被警告與要求發誓放棄有關研究與學說,而有前科者則會被處以極刑。
天資聰穎、年僅12歲的拉斐爾,本來是個生性乖巧,深懂生存法則,一心只求「合乎常理地活著」,打算進大學修讀神學,過一帆風順的日子。可是,在認識了異端分子赫伯特,聽了他的地動說,加上自己的觀測與反覆推敲,發現這才是真理與美的結合,竟然改為接受了地動說,並且在赫伯特死後承繼了他的研究。後來,他的異端身分遭揭發,被異端審問官瓦諾克拘捕。最後,拉斐爾為了堅持自己的想法與保護研究成果而自殺。
拉斐爾死後10年,拉斐爾的研究資料輾轉落入目不識丁、民間警衛公會的奧克茲手上,再轉交到教會的異端學者巴德尼繼續研究。兩人最終難逃被瓦諾克揭發的命運,巴德尼的研究全被銷毀,卻成功保住了奧克茲的著作《關於地球的運動》——他因受到地動說的感動而去學習讀書和寫字,最終把接觸地動說的感想與感動寫了出來。兩人被處刑之後25年,他們生前的研究伙伴、後來成為了「異端解放戰線」的組織長的約蘭達成功找回這本書,更捨棄自己的性命來確保它可以運用當時新興的活字印刷術大量印製,把地動說推廣到一般人手中,動搖天動說、甚至C教本身的地位。
最後,拉斐爾生前的一個學生阿爾伯特・布魯澤夫斯基偶然聽到別人提到《關於地球的運動》這個名字,引發了他的思考,更令他對天動說有所保留。他為當時的天文學教科書作注釋,最終影響到一個改變歷史的學生——在1543年發表《天體運行論》的哥白尼。
這套由8集單行本、一共62話構成,以中世紀晚期社會的學術發展為題材的作品,取材可謂冷僻。當中包括大量關於宗教、科學、追尋知識的方法、態度與目的、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有趣討論,但節奏明快,緊張刺激,峰迴路轉,絲毫不覺沉悶;當中不乏血腥暴力的拷問、格鬥與處刑場面,卻沒有嘩眾取寵,反而令人感受到歷史的真實與沉重。篇幅所限,我只集中談談幾個我認為最有趣的地方。
首先,這部作品最特別的是它的主角。一般漫畫,通常看完頭幾話——絕大部分是第一話,你便會知道主角是誰:很早便登場、佔據大量篇幅、樣子俊朗漂亮或具有某些另類特色、性格鮮明、經常有內心獨白、事情總是圍繞她/他發生、而故事最後會以她/他成功與失敗作結。根據這個慣例,很自然會把少年拉斐爾視為主角,期待看到他受到赫伯特影響而覺醒之後,如何憑他的聰明才智,在一班志同道合、身懷各種特殊絕技的同伴協助下,一次又一次逃過瓦諾克的追捕,化險為夷,最後把地動說發揚光大。因此,看到他居然在第一集就死掉時,那種震撼實在難以形容。
不過,還好,在第一集完結之前,故事已隨即跳到10年之後,奧克茲與同伴格拉斯緊接登場,發現了拉斐爾留下的資料。我那時不由自主地鬆了一口氣,天真地想:原來拉斐爾那段是前傳,他們才是主角。但接著在第二集後半段,格拉斯便死掉了,留下奧克茲去找學者巴德尼,但他們也捱不過第5集,而巴德尼完成了的地動說也在發表前胎死腹中。之後,到了連約蘭達為了守護奧克茲的遺作,令它可以有機會印刷流傳而犧牲時,甚至那些接手的人很快也相繼死去,我已經不再感到意外。由始至終都存在的人物就只有異端審問官瓦諾克,但雖然他也很有個性,戲份也重,卻完全沒有主角的味道——而他也在第8集中段死去。之後憑空殺出了一個阿爾伯特,佔了最後5話。
當看到最後似乎誰也不是主角時,我才發現主角其實不是任何一個人,而是地動說本身——正如書名《地。-關於地球的運動-》早已揭示。書中唯一由頭至尾的核心就是地動說——它在哥白尼寫下《天體運行論》之前如何被不同的人設想、思考、研究、修正、抹殺、捨命保存的歷程。日文原書名使用的不是漢字「地」,而是片假名「チ」,在日文中同時有「地」、「血」和「知」三種意思。巴德尼提到要改變世界需要的是知(第22話):堅持求真的精神,抱持懷疑精神,忠於證據與邏輯,不求個人利益,不畏強權壓迫。而要阻止異端邪說,維持這個世界現在的模樣,正如諾瓦克所言,需要的是血(第24話):摧毀挑戰主流思想,危害現存制度與秩序的一切。這部作品的主角,正是與當時主流官方學說天動說針鋒相對的地動說,說的就是不同人基於不同立場去維護與改變世界之間所牽涉的衝突故事。
雖然故事的主題是教廷認可的天動說與被視為異端的地動說,但作者並沒有把它簡化成單純的宗教或神學與科學間的衝突。天動說跟地動說本身只是兩套不同的解釋世界的科學理論,兩者皆可以跟對上帝的宗教信仰一致或矛盾,視乎你接受一套怎樣的神學——對信仰、教義以及各種經驗與事實的理解與詮釋。一開始時,我們很容易會認為C教支持天動說,而地動說的支持者則是反C教的信仰,反對上帝。然而,隨著故事的開展,我們發現厭惡地動說的人可能是出於純粹學術上的堅持(皮耶斯特),個人學術上的失敗經驗(主教),或是純粹工作需要(諾瓦克),而非實質的宗教理由。
相對而言,支持維護地動說的人當中,有的根本不信上帝也不關心宗教或科學的問題、純為個人利益(杜拉卡),有的信仰上帝但反對作為人為體制的C教(施密特),也有的是基於學術理由、但同時認為只有地動說才能真正與上帝完美的創造一致(赫伯特、拉斐爾、巴德尼和約蘭達),更有純粹被為真理而自我犧牲的人以及美麗的天空所感動的人(奧克茲)。
這一切複雜的因由,很容易被「正統」與「異端」這過分簡化的對立所掩蓋,因而看成是宗教與科學的對立。實際上,這個更多是一個政治與權力的問題。在第8集中,安東尼主教由於希望跟杜拉卡合作發行奧克茲的《關於地球的運動》來謀利,跟畢生追捕異端的諾瓦克說出了一個對他而言非常殘忍的假設:地動說作為一個天文學假說本身跟C教教義根本沒有任何必然衝突,只不過碰巧在某個時候有一個當權者(前主教、安東尼的父親)因本身在天文學研究上遭遇挫折而遷怒於研究地動說的人,把他們打為異端加以迫害,而把這些工作交由僱傭兵出身的諾瓦克——而非其他修道會的神職人員——來執行。換句話說,一直以來迫害地動說支持者、甚至因而間接害自己女兒約蘭達的,就只有諾瓦克一人。
每個人都有不同觀點與限制,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單憑一己之力獲得全部真理。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相信的才是客觀真理,總是傾向以強權詭智威逼利誘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不單跟真理愈行愈遠,更會做成各種壓迫與悲劇。真理只能透過無數人本著對真理的執著、對充滿問題的現況作出審慎質疑與反省,不惜一切堅守維護,才能稍為趨近。《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通過一眾角色在追求真相崎嶇路上的犧牲所帶來的感動,成就了地動說這個非一般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