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與生命氣息的傳統想像,以及此病的「消耗」性質,將死亡推向神聖超然的境界。據《牛津英文辭典》,「consumption」(消耗)一詞最早被當作肺結核同義詞使用。結核病是分解性的、發熱性的、流失性的「體液病」,讓身體變成痰、黏液、唾沫,最終變成血。當患者的呼吸愈發薄弱,身體愈發被消耗,便愈發脫離塵世,最終得以消解粗俗肉身,使人格變得空靈,因此亦被稱為「靈魂病」。 (閱讀更多)
用了不少筆名來發表小說、詩歌和評論,曾金燕祈盼著讀者認識文章本身,而不是過去的自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迷戀文字和她一體的唐丹鴻,曾金燕寫下另外三首詩作,直面自己的名字、歷史、帶來的詛咒。 (閱讀更多)
UA院線全線結業,潘國靈分享年前在《消失物誌》寫及的UA二文。有誰仍記得金鐘太古廣場的AMC,曾幾何時是UA金鐘戲院?UA德福結業,取而代之的是MCL德福?說到UA「關門」,其實UA也「死」過不止一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