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虎中作樂】狐假虎威:誰是狐狸誰是虎

散文 | by  袁兆昌 | 2022-02-10

「權力」是什麼,先哲早有探討,我們早也讀過。這些藉動物形象來設定情境的政治語境,有好一部份是源於當年大家都要周遊列國,向當地掌握最高權力的人,用最淺白語言來游說對方,接納自己的治國哲學。哲人在那麼莊嚴的場合,話裡引來一大群雞鴨羊牛豬,讓當權者終於明白自己治國方針或對或錯,今日想來,那些治國者竟不介意聽這樣那樣的寓言故事,有些還會拍案叫絕,誰說當年當權的不好應付。


今人讀來一本正經、奉作成語的語文教材,時有借古喻今,受權力迷惑的人,千年未變,豈沒感慨。迎來新年有這麼一筆,翻箱倒篋找來成語界的世紀大騙案「狐假虎威」故事,在虎年自勉好、警惕好,總算是個話題。它是出於魏國江姓之人江乙,在楚國打工;老闆問員工一句,無人敢答,於是江乙就說了個故事。


狐狸在寓言世界裡常被認定是奸猾卑鄙的角色,遇上老虎,在絕境中生了一計,最終老虎不但沒有吃掉狐狸,自己在動物界的威望,竟還要分到狐狸身上,讓牠頭上有了權力的光環。故事就這樣完了,反正原來要說道理的人,真的不知道楚王最終會怎樣對付「狐狸」。


今日許多學童在課外讀物裡,還會不幸地讀到更多版本:狐狸奸計最後被其他動物識破,老虎發怒一口吃掉牠。比較離譜的版本:在狐狸走在虎旁的路上,有三隻小豬看見了,年紀最小的一頭指住老虎大笑,笑牠又笨又蠢,竟被區區一頭狐狸控制著。後者難道想同時向國王的新衣與三隻小豬致敬?


暫且不理《戰國策》之前乎已有「狐假虎威」故事流傳的文本,今日讀到《戰國策》所述,就是江乙向楚宣王大膽進言,藉狐狸假借老虎威望作威作福,要楚王知道有人獨攬軍權的真相。在這麼的一個故事裡,老虎雖然有牠與生俱來的威嚴(哪管威嚴是用其他動物的血換來的),但是牠遇上狐狸後,變得笨拙癡呆,竟然由得自己的食物,在自己旁邊安然走路;自己的威望也自動過帳,甚至無法回頭。


江乙這麼玩命,說了「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之後,故事完了,就有要說的話:「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他形容昭奚恤是故事中的狐狸,形容楚宣王是老虎,最厲害的一筆,當然就是將抽象的權力具體化——「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本來就是楚宣王的吧,而楚宣王向群臣故意一問,江乙倒夠醒目,用老虎這個形象來說故事,儘管牠聽來是笨了一次,牠最終還是沒有正式的結局,「老虎」也沒有像薩桑國國王問「然後呢」,要他講個一千零一夜。


後人自然明白:楚宣王早就知道有這頭「狐狸」借了自己的土地與兵力攬權獨大,向自己那麼多的下屬一問,也旨在看看誰會說句真話,抑或測試他們到底站在哪一邊。


如果要在這麼多個寓言故事,要選一頭最笨最蠢的老虎,非牠莫屬:被下屬「抽水」,最後還是只有一個人撐自己,虎年重溫這個故事,似非只提示老虎當心身邊人,還可留心自己,一旦到了某個人生階段,希望得到權力來掌握情況。故事還有另一彩蛋:誰說昭奚恤要攬權?根本就是江乙小人之計,向自己看不順眼的功臣打毒針放冷箭。他明示昭奚恤是一頭狐狸,江乙自己何嘗又不是一頭狐狸,在老闆聲討下屬的大會上,借老虎一用,到底他向這位同事打幾多CC的毒針?昭奚恤到底是好人一世平安,還是被江乙這個小人害了?經典成語無意間為一個惡人留名⋯⋯


「狐假虎威」的不正確,何嘗不是我們現世的反照:誰說帶著《戰國策》字樣的記載大為廣傳的就是正道。虎年啟章,史書一讀,應有更大體會了。


【無形.虎中作樂】調虎離山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