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映嵐專欄:火宅之人】土沉香港

專欄 | by  查映嵐 | 2021-12-28

遠離一個地方,原來如同遠離一個人,相隔一種免於傷害的距離才驟然發現,有那麼多的話未及說清,我所渴望細看的,還有很多很多。

最近為了完成一份習作,去查了「香港」這個名字的由來,這才知道,「香港」最初只是石排灣附近一個小港灣的名字。在元明時期,東莞縣產的莞香(又稱沉香)貿易量達到頂點,是這個地區最重要的產物之一。瀝源的香粉寮、大嶼山的沙螺灣都是生產莞香的地點,從東莞和新界產出的莞香運往尖沙嘴(舊稱尖沙頭,或香舖頭),以舢舨轉往石排灣附近,分裝上「大眼雞」艚船運至廣州再轉銷各地。傳聞工人分裝莞香時,香氣四處漫溢,附近漁民遂稱呼那港灣為「香港」,也因為這原由,十七世紀末,大量客家人移居新界,其中一位朱居元輾轉遷移至石排灣以東落腳,建立「香港村」 。也就是說,「香港」原本和赤柱、黃泥涌、仰船洲、屯門一樣,只是諸多等出現在明清地圖的舊地名之一,僅僅指涉一個地點。

那麼在「香港島」還沒有被發明之前,這座海島又是怎樣被稱呼呢?鄭和航海圖稱之為「佛堂門」,但更通用的名稱是「紅香爐」,這又牽涉另一個傳說。相傳今大坑天后廟附近的海上,有日出現了一個載浮載沉的紅色香爐,村民認為那是天后娘娘的化身,將它收進廟裡供奉,那地方從此得名紅香爐。然而在西方的航海地圖中,島卻一直沒有固定的名稱,一份1764年由Alexander Dalrymple製作的地圖稱香港為「Fanchin Chow」,另一份1810年的地圖則以「Fanchincheow or Heongkong」稱之,但 Fanchin Chow 對應的中文寫法似乎還沒有可靠的考證。

香港成為一座島嶼的總稱,其實是英國人在鴉片戰爭後的發明;諷刺的是,這個名稱成為定案的時代,莞香的製作與轉運已經因清初的遷界令大受打擊,傳說中縈繞港灣的香氣早已散失。是在永遠失去標誌性的香味以後,香港才因為歷史的偶然而成為香港。

或許相比洋紫荊,沉香更能象徵香港。四溢的芳香,構成一種不幸的魅惑,致使香港一再成為他者的欲望對象,數百年來始終無法自決命途,而近年境內僅餘的沉香樹屢屢遭中國的偷樹賊砍伐掠奪,同樣富含象徵意義。天然的土沉香樹本不產香,是在遭受蟲咬、砍伐等外傷後,樹木被真菌感染,這才分泌會結成沉香的樹脂。清初的粗暴遷界令,軍國日本的侵略,新政權的毀壞,是一個個的死蔭幽谷,然而若香港真如土沉香,那就必能自癒,一點一滴的結痂,奮力掙扎,但求在世上遺留獨一無二的、轟烈而蠻橫的香,任誰都不可或忘。


【無形・全文追星】追星族的逆襲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查映嵐

寫字的人,專業是當代藝術評論,有時寫散文、訪談、書評、電影隨筆。合著有《農人の野望︰大地藝術祭與港日鄉城連結》。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著名作家瓊瑤今午去世 享年86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2-04

重讀《安提戈涅》

書評 | by 趙遠 | 2024-12-02

隱世生活不隱世

書評 | by 亞C | 2024-12-02

方方與新寫實小説

書評 | by 黃子平 | 2024-12-02

投資學

散文 | by 雷根 | 2024-11-29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