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金基德逝世】同情被世界遺棄的底層人,抑或變成有權有勢的施暴者?

其他 | by  何兆彬 | 2022-05-18

韓國名導金基德猝然離世,影迷反應各異,想起他的名作佔多,但情緒化的反應也不少,畢竟幾年前metoo風潮下,他被指控曾性侵女演員,因而淡出南韓影壇。女演員A控告他在拍攝《莫比烏斯》(2013)年時曾被暴力致傷,後來更在電視節目中指控金基德曾要求發生性行為,拒絕後遭毆打,又被電影除名。事件引爆後掀起軒然巨波,據傳事後金導沒法再在韓國混下去,長時間在海外生活,其中一個居留地就是香港。結果在拉脫維亞感染冠狀病毒,客死異鄉。

對金基德耿耿於懷的影迷,多少是因為曾「癡心錯付」,從前一直喜歡看他的電影──金早年作品之中,主角多是低下階層、邊緣的年輕人,不論是援交少女,抑或感覺被世界遺棄的慘綠少年,都獲他的同情。誰又會想到,他竟已變成了那個有權力的施暴者?

少年時的金基德,也一定沒有想到自己會變成這糟老頭。


國外頻頻獲獎,國內不被接受

出生於貧窮家庭,母親失明,金基德不但沒有受過正統電影訓練,甚至只有初中畢業教育。初中後他轉而轉讀技術學校。15歲起就在工廠工作,有看過他的名作《聖殤》都會記得他拍攝下大量山寨廠的機械運作,社會底層階級在工廠區開工,總是捉襟見肘,借錢度日,那些就是他以往的生活。

少年時期他還沒有接觸電影,夢想不是藝術,而是神聖人員。後來他多齣作品都有宗教符號,特別是《聖殤》、《慾海慈航》 (援交天使)和《阿們》都有天主教的連繫。20歲加入海軍陸戰隊五年後入讀神學院,開始愛上繪畫。若不是接受繪畫,也許他一輩子都會在韓國底層生活,藝術拯救了他,因為繪畫,他在90至92年往法國當起街頭畫家,靠此謀生,開了眼光,就在這段期間接觸到電影。他先後看到了《沉默的羔羊》(91)和《新橋戀人》(91),萌生電影夢,改變了人生。他開始回到韓國創作電影劇本,95年就憑《武斷橫行》劇本獲電影振興委員會劇本徵集大賽大奬,進入電影圈。翌年再寫出《鱷魚》劇本,並以低成本拍成電影,正式出道。

南韓電影振興法1995年由金泳三政府制定,他搭上的是頭班車。據傳當年這個「第一位文人總統」得知一齣《侏儸紀公園》產值就等於15萬輛汽車後,決定全力發展南韓文化產業,這也成了及後二十多年韓國的文化政策,奠定了南韓後來十分成功的流行產業根基。但金基德的創作,從來沒有在這流行產業巨浪之中佔甚麼重要地位,韓國的主流商業電影大導演,很多都是八十年代都是參與民主運動的大學生,及後加入電影界,揉合商業及文人筆觸,在故事中寄意,拍出一齣齣主流大片,但金基德的名聲一直建立在國外頻頻獲獎,他在國內一直不怎被接受。


醜聞影響,更無容身之所

2004他憑《慾海慈航》奪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奬,同年憑《感官樂園》獲威尼斯影展導演奬。2012年憑《聖殤》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這是首部獲威尼斯、康城、柏林三大電影節最高殊榮的韓國電影。但即使如此,金基德的作品總是在國內被批評為「業餘」、「粗糙」。即使在最風光的日子,金基德從來都是局外人,南韓主流美學畢竟還是相當「階級」的,看看K-pop和主流大片可知一二。

金的電影不重製作精細,但自有一種魔力。 一般韓國電影製作費40億韓元(2,800萬港元),他最著名的《聖殤》才拍了1億韓元(71.3萬),只拍了十天。給大家參考一下,《聖殤》是2012年作品。香港的「首部劇情片計劃」2013年公布,首屆大專組勝出的是《一念無明》及《點五步》,資助預算200萬,前者的多位主演沒有收取片酬,後者請來大量電影系學生協拍。

《一念無明》以明星主演,《點五步》拍攝棒球比賽,金基德根本不關心這些題材,因應成本,也從不創作這類製作。他的故事,一直關心的是底層、邊緣人、年輕人的慾望和生活,拍攝場景很細,人物通常只有兩三個,但想像力極豐富,敍事相當純熟流暢,意識上極具衝擊性。但即使如此,像《聖殤》享譽國際,在國內還是只錄得58萬次入場人次。

本來在國內就不受重視,後來受醜聞影響,更無容身之所。


聲名狼藉,影迷的癡心錯付

對金基德的影迷來說,他從來站在沒權沒勢那邊。

在《慾海慈航》(Samaria, 2004)中,兩個初中生為了存錢到歐洲旅遊,決定援交賣淫,在容賣身,如真當「馬夫」。一次被警察敲門查房,在容從二樓窗前躍下,重傷身亡,死前她要求見其中一位音樂人嫖客,如真上門求他到醫院看好友最後一面,他卻要求如真先跟他上床。金基德眼中這些嫖客,很多都是斯文敗類。

如真因為好友死去,心有悔疚,她決定根據客人紀錄,一個個的跟他們上床,再把存下的錢退回給嫖客。這個過程卻被當警察的父親發現,憤怒的父親跟蹤她的行程,一個個的把那些嫖客打傷或殺死,甚至上門在家人面見侮辱他。即使如此,電影還是同情這個傷人(但也受了內傷)的父親。《慾海慈航》英文片名Samaria撒馬利亞女孩。撒馬利亞乃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分裂後,十支派形成的北國以色列首都,撒馬利亞人不受宗教約束,他們崇拜偶像,與異族通婚。除了描寫迷失少女,宗教寄寓,講述大韓民放的價值迷失,金基德戲中這個喪母的殘破家庭,父女感情十分要好,卻是失語的。父親膽敢將一個個與之上床的男人打傷殺死,也不選擇跟女兒攤牌,質問她為何要援交。

《聖殤》(Pieta , 2012)主角崗道是個替高利貸老闆工作的冷血追債人,電影花了前1/3去描寫在小工廠工作的低下階層,及崗道的殘忍手段──他習慣將欠債者追至絕路,斷其手腳,以騙取保險金。一天,一個中年婦人來到他門前,自認是遺下他多年的母親,因為懷疑,崗道辱罵她,甚至強姦她,迫她說出真相。故事的背後,「母親」的兒子是債仔被崗道迫死了,她其實是來尋仇的,但金基德的視角既同情社會底層人生活,甚至描寫崗道在冷血後的脆弱。

金基德作品甚多,常被論者批評口味太重,總在販賣復仇、血腥、亂倫等題材。他作品中以《空屋情人》(3-Iron)最佳,電影不但浪漫輕巧,更具詩一般的飛翔想像力。故事寫年輕男子善華常把街招張貼到所有住戶大門前,隔天再去查看,沒有被撕走的,前一晚屋主就沒有回家。他用工具把門打開,進入屋中,先聽電話錄音確認屋主幾時回來,然後施施然在別人家中煮飯、洗衫,甚至睡覺。他不但不會盜取屋中任何財物,甚至會替他們修理電器。一天他同樣闖入別人家中,卻沒注意房間角落躲了一個少婦。少婦臉部腫脹,是家暴受害者。後來施暴的丈夫回來,善華將少婦救走,與她繼續過空房子生活。戲中善華一角,由始至終沒有半句對白,甚至連少婦也只有三句短促對白,盡顯導演敍事能力高超。戲中關注的也是無家寂寞青年和家暴受害者,電影結局甚至不向施暴者(丈夫)復仇,好像說他太Low了,根本是局外人。

若這麼一齣齣的看下來,當看到金基德竟然是施暴者,是掌權者,自然感到被背叛。也許,學《蝙蝠俠》說那句「要不便死去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要不便一路活著看著自己變成魔頭」(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已不足夠,到底他犯事了幾年,是否如指證中2013年拍《莫比烏斯》才開始,無從稽考。

59歲就猝然離世,固然太年輕,但聲名狼藉的他近年已無佳作。影迷懷念的舊日作品,往日那個跟我們共同呼吸的金基德,也許一早已不在了。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何兆彬

大學念藝術系,同時自修電影,現為藝術/文化/電影記者/自由工作者,一個興趣使然的文字工作者。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6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