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歷史的論述,廣義而言分為「大論述」及「小論述」。根據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的理論,有稱「大論述」是為了殖民者留下勝利的㾗跡,同時否定本土文化及小歷史。看過《金君是誰》後,我認為這些理論均能適用於研究當時國家與人民對光州事件所論述的角度(perspective)。照片、影片等成為了證據考究昔日慘痛的歷史,但經歷至今,部份權力階層(power class)與光州人民對於光州事件的論述大有不同,連金君究竟是誰,他們的答案都大相逕庭。權力階層的大論述,淪為為國家機器服務時,社會運動的記載自然出現偏差,甚至抹去了參與社運的底層人士的努力。
我很同意紀錄片存在一種與史實改編的電影存在不同形式的政治性。以光州事件為題材的《逆權司機》、《逆權大狀》、《華麗的假期》等固然深入民心,但這些電影呈現的不止是歷史背景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還有富娛樂性的故事,政治性固然存在,但相比起紀錄片,政治的多元性則更豐富,抹去娛樂的追求,就呈現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影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探索社會。《金君是誰》聚焦於一個身份不明的金姓市民軍,以不同人對其身份的一個論述,去窺視他們對一場轟動全國的歷史事件的看法。談到光州事件的軍事評論家池萬元是出了名的保守派支持者,他與當時的統治者全斗煥一樣,一直堅持光州事件是有北韓軍人的介入,意圖在南韓滲透共產主義意思,他還利用高端的人臉識別技術去辨別參與者的面孔是現今北韓的政治人物。這個極具爭議的論述及其結構就能從海報中呈現出來,在全副武裝的市民軍及燃料車上,利用紅線、紅點去劃出他們的身份。影片中池萬元利用當時照片與2010年代來自北韓照片作出比較,在面孔看似吻合的情況,就確認北韓有介入光州事件當中。
顯然,紀錄片是反對池萬元的主張,當然,是值得反駁的。為光州事件參與者的受訪者直接在影片中澄清與北韓毫無關係,並指出不少他論述中的謬誤。影片採集多人的口述歷史(oral history),努力不懈地追縱金君的身份,製作團隊的意志實在值得我們的掌聲,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卻透過其他參與者去發現鮮人為知的歷史真相,片中讓人看到的,雖是不圓滿的結局,卻在製作團隊的意志及努力上為觀眾帶來不少溫暖,更讓人記住了昔日的國家暴力如何為光州市民帶來永不磨滅的傷口。
保守派就將部份「市民軍」標籤為「第一光洙」、「第二光洙」等來自北韓的特殊軍人,無疑是對光州事件遇害者家屬的二元傷害。「這個人看起來不像能做到軍人」、「這麼年輕能做出軍人的姿勢嗎?」等主觀的判斷,建構了像池萬元及全斗煥政權的論述。他們忽略的,是「市民軍」的含義,就是市民自發成為代表市民的軍人,與暴力政權對抗。我很深刻印象的一句話,一語中的揭破昔日政府及保守派支持者不能解答的問題,就是一名受訪者說:「既然是北韓軍介入,政府應該為疏忽地讓北韓軍入境道歉啊?國防部當時都解釋了沒有任何北韓人入侵的情況。」這無疑是全斗煥政府及保守派支持者不能回答的問題。
從影片中就能讓我們反思一種要不得的政治思維:二元對立。獨裁政權及右翼份子就是利用這種思維令國家走向政治衰敗的地步。「只要你支持民主,支持學生作反,就是支持北韓的共產主義,你就是應該被滅絕的赤色份子。」這些論述被演變為北韓介入光州事件之中,成為了為保守派執政機器護航的論述。世間任何事都不只是非黑即白,為何支持民主,就是親北韓?這顯然沒正等關係。影片帶出的訊息,就是在質問一些對光州事件有負面論述的人,究竟是否真心揭發真相?
香港政府及建制派人士,好好看一看這部影片吧,我支持香港有真普選、有民主,並非就是反中共及支持港獨的。反對引渡條例修訂,並非就是支持香港獨立的。我們有必要反省一點,就是為何不能從二元對立的思想中找出突破。韓國的轉型正義,還未完全成功。我們香港,一日未能有建設性的討論,就不能有光明到來的一天。
【《金君是誰》放映】
姜相宇/2018/韓國/90min/英文字幕
放映日期︰5月26日
放映地點︰大館(Tai Kwun)
備誰︰映後設導演座談
詳情︰【當代國際紀錄片共學︰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