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不可測中,行行重行行。那麼刻意過好每天,那麼刻意選擇那首不得已一再循環播放的《絕》,卻無法馬上記得歌詞,取而代之,留下一個個遺民般的名字。文字未必擊出什麼啟迪哲思,也不一定能安慰任何生靈,但所有遺失的東西,將散落四周,一如既往。 (閱讀更多)
戈巴卓夫不寫詩,卻具有文藝細胞。聽過他八十歲時演唱的〈漆黑的夜〉以及悼念亡妻萊莎的〈舊信〉,誠摯動人。我們每個人都棲居於一具華麗皮囊,赤條條來去,聚散有時。寶玉、郁達夫、萊蒙托夫、戈巴卓夫如此,唐明皇也如此。 (閱讀更多)
阿富汗局勢急轉直下,大量國民欲逃難出境,更有人在逃亡的軍機外墜下,場面恐怖,亦教人難過。璇筠、呂永佳、熒惑、鄭點以詩作回應,用文字去抵抗,在這恐怖的日子裡一起失眠,贈送這人間一小束白花。 (閱讀更多)
去年黃偉文在IG公開〈傾城〉原版歌詞手稿,補回當年被刪去的開首兩段,言肇生從這首1997年推出的經典,談到鄭欣宜的〈先哭為敬〉,兩者的分別在於,〈先〉的城市傾覆並不代表故事終結,城中的人並不認命,懷抱着溫暖的記憶,直到此刻成為過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