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韻紅形容,京都的分明四季使山有了爛漫、青葱、楓紅與雪妝等形態,但最令人深刻的卻是每年八月十六日晚上八時舉行的五山送火,在炎夏夜裏逐一燃起五座山上的篝火,把祈願和亡靈一起送往異界。首先是左京區淨土寺大文字山、然後是松崎妙法山、北區西賀茂船山、左大文字山,最後是右京區嵯峨曼陀羅山。 (閱讀更多)
登山之於大眾,一般是悠閑活動,或挑戰身體極限,克服山岳森林的冒險之旅,但對熱愛輕量化登山文化的楊華慶來說,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當登山者愈益追求在山脈中進行長時間旅行及生活,就代表著在山林生活的吸引力愈大,反過來說是都市生活存在愈多壓迫。讓山林成為理想生活之地,其實就是穩守四份之三的香港。 (閱讀更多)
移居加開學,讓查映嵐手忙腳亂,猶幸總是碰上善心的人,得到許多幫助。作為讀三毛長大的一代,每次讀到她和荷西如何將一座沒水沒煤氣的水泥空殻幻化成一個「家」,總覺憧憬。只是,白手成家,目前還是個微渺的想望。 (閱讀更多)
五口投來新詩四首,〈荷爾德林究竟看見了什麼〉、〈哀歌〉、〈夢〉和〈寫作〉,四首作品各具特色,而且不乏佳句,像「靜坐在懸崖上/我們每天目送自己出海/朝著 大海的盡頭出發/總是期望自己在哪天歸來」,引來頗多詩外聯想。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