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面臨清拆,我們才發現它,原來印證著香港不為人知的歷史。我們愈來愈不了解香港歷史全貌,更不知何去何從。有一班對於香港戰時歷史有興趣的同道中人創立了「Watershed Hong Kong」,專頁從歷史角度切入,為大家介紹香港戰時歷史。最近他們在一間裸買環保小店裡舉辦了一個名為「香港保衛戰」的展覽,今次虛詞有幸邀請「Watershed Hong Kong」創辦人Taurus接受訪問,帶大家一探戰史中的香港。
「香港保衞戰」18張照片 18段往事
「香港保衞戰」是指由1941年的12月8日開始至12月25日(黑色聖誕節),香港守軍頑強抵抗日軍的18日戰事。這次「香港保衛戰」一共展出18張歷史照片呈現歷時18日的戰事,是次展覽最特別的是其中一些照片是經過人手重新上色,旨在吸引更多人認識香港歷史。Taurus解釋40年代的照片因為技術限制,大部分都是黑白照片,透過AI上色可以刺激觀眾之外,可以還原史實。
這次展覽的照片主要來自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日本的《每日新聞》和不同書籍。他們在選取展覽的照片上,希望呈現18日戰事的不同面向,比如參與戰事的少數族裔、日軍的行動、香港的設施在戰時上的應用、戰後建設香港的精英等等。Taurus特別補充不少曾經參戰、進入戰俘營的本地人,在戰後為香港貢獻不少,他說:「我想這些照片為大家帶來希望,經歷過這麼殘酷的戰事後,留下來、捱過去的人會有所成長。」
需要銘記的戰後英雄
戰爭除了是歷史和教訓,也是經歷過的人的傷痕。這次展覽特意擺放了戰後精英的照片,背後的故事又有誰知道呢?「Watershed Hong Kong」在今年起向人文角度出發,書寫了不少和戰爭有關的人和故事,和大家討論戰爭對人的影響。他特意提及Evan Stewart 史伊尹,戰前及戰後擔任聖保羅書院校長、港大校董及港府公職。因為他在戰時的傷患得不到完善的治療,Evan Stewart在寫完《Hong Kong Volunteers in Battle》的五年後便離世。Taurus指戰爭除了對人有直接的身體創傷外,還會因為戰爭改變了人生軌道。
Taurus指參與這場戰役的人不但是英軍和香港本地人,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援軍,包括印度、荷蘭、俄羅斯等等,不論有錢人或窮人,他們不分種族和階級地為香港而戰。Taurus指這個戰役對於香港人有著重大意義,指戰時香港處於劣勢,但是守軍並沒有放棄,反而盡最大的努力保衛自己的家園。他舉出一個例子,在港督宣佈投降後,因為戰時資訊斷裂,不知道香港已投降的赤柱守軍在糧水斷盡、彈藥不足的情況下仍奮戰到最後,直到日軍找到英軍來溝通後才願意投降。Taurus除了希望記念這班英雄,也希望觀眾反思、居安思危:在大時代下,我們這種普通市民可以做甚麼決擇呢?萬一香港發生戰爭,大家應如何自處?
Battle of Hong Kong in 18 Pictures
日期:2020年12月12日-12月31日|(25日公休)
時間:14:00-19:00
地址:香港荔枝角永康街55號金百盛中心1109 裸買環保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