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度年華.四六】凱魯亞克︰死亡一直很近,我們永遠年輕

四六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2-20

1968年,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46歲。

「我一輩子都喜歡跟著讓我有感覺有興趣的人,因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瘋瘋癲癲的,他們熱愛生活,愛聊天,不露鋒芒,希望擁有一切,他們從不疲倦,從不講些平凡的東西,而是像奇妙的黃色羅馬煙火那樣不停地噴發火球,火花。」

凱魯亞克的名作《在路上》,使他成為垮掉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的「國王」(雖然他自己不是很喜歡這個稱謂),與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威廉.柏洛茲(William Burroughs)等,影響了數代文藝青年。他們挑戰美國知識階層裡的權威和主流文化,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個亞文化,實踐各種極端的生活方式,性交與安非他命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這一切都與死亡如此接近。

其實早在四歲時,凱魯亞克就曾直面過死亡——1926年,他的兄長傑拉德因病去世,給一家人帶來沉重的打擊。1963年,他創作的小說《傑拉德的幻想》正是記述哥哥去世前的情景,影響之大可想而知。亦有說凱魯亞克後來篤信佛教、相信來世,也與這童年的衝擊有莫大聯繫。

與死亡的親近,也讓凱魯亞克不太愛理會常理、規則,於是。1943年,服役於美國海軍的凱魯亞克,就因常常躲在圖書館看書而被送去精神病院。從部隊出來後他便去了哥倫比亞大學,與威廉.巴勒斯、金斯堡、盧西.卡爾等朋友們聚會(這些朋友也都是後來垮掉一派的主要人物),討論文學宗教藝術,開始一段火花迸濺的思想豐盛期。

不久後,凱魯亞克再一次面對死亡——1946年父親離世,而這也激發他創作第一部小說《鎮與城》。這本書深受愛默生超驗主義、神秘主義的影響,帶有宿命論的悲劇色彩,儘管一開始銷量不佳,但奠定了此後凱魯亞克等一派人創作基調。

到50年代中後期,凱魯亞克關於生死的思考與創作更是到了高峰期。《在路上》中文譯者文楚安在序言中爬疏:「1954年至1957年算是凱魯亞克創作成果最豐碩的幾年。這時他醉心於閱讀佛教及禪宗經典(特別是大乘佛教),還寫了大量關於佛教感悟的手稿(都未出版)。長久縈繞在凱魯亞克頭腦中的一個問題是:上帝無處不在,但又似乎難以捉摸……1957年出版的詩集《墨西哥城布魯斯》,更反映了他對人生重大問題(生與死)的思考。」此後,1957年的《在路上》、1958年的《達摩流浪者》的出版,讓讀者見到了一個上山下海、在畏懼與死亡陰影中爬出來的凱魯亞克,也是他留在大家心中最深刻、鮮明的樣子。

「生活本身是令人痛苦的,我們必須忍受各種災難,惟一的渴望就是能夠記住那些失落了的幸福和歡樂。我們曾經在生命中擁有這些幸福和歡樂。現在它們只能在死亡中才能重現(儘管我們不願承認這一點),但誰又願意去死呢?」然而一生酗酒的凱魯亞克,還是在47歲時就收到死神來信。關於那天早晨的描述是如此精細:1969年10月20日上午,凱魯亞克坐在他最喜歡的椅子上,喝著威士忌和麥芽酒,彼時他正在寫一本關於他父親的書。然而不久後他突然感到噁心,走到浴室後便開始吐血,去往醫院後被診斷為肝硬化,出血無法停止,次日去世。

生命在最自在的狀態下中斷了,這一次,凱魯亞克埋身於真正的死亡。

1968年,凱魯亞克,46歲,距離10,000 Maniacs的歌曲Hey Jack Kerouac發佈,尚有19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編輯推介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