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學裡,中國文學科都面對被「殺科」的命運。課文繁複、考核冗長、配套匱乏,在講技巧與碎片化的新高中學制下,全港只有不足4成的學校開設文學科;報考公開試人數上,更從首屆的3000多人下跌到去年的1700多人。在這種風氣下,循道中學卻逆流而立,開辦新高中文學科。自2013-14學年起,同學都能在公開試考獲5**等佳績;今屆中六預科,也有15位同學準備應考文學。文學教育的種子得以發芽,實源於6年前,一班學生成功爭設文學科的的故事。 (閱讀更多)
踏入己亥豬年,虛詞編輯部仝人祝讀者新年快樂,家肥屋潤!過肥年少不了吃喝,張婉雯寫下味蕾記憶,最令她記掛的年菜是蛋餃。拜年遇上長輩問候的尷尬時刻,千邦自有「醍醐味變法」應對。適逢年假,文藝發燒友也可到深水埗地攤尋寶,由歐陽生帶你一窺地攤戰利品。港產賀歲片有人唾棄也總有捧場客,凝蹄玉不惜臥薪嘗膽,點評今年賀歲片特色。最後,吳易叡一文遊走於豬的不同文化時事聯想,思考豬在香港的文化意義。 (閱讀更多)
然後豬年來了。 滄海桑田,曾經許下的諾言不斷變換。唯有東方之豬,是香江永遠不變的愛恨。 而甚麼都具備,就是缺乏精神分析的香港,永遠仍然無法理解為何自己對豬的愛憎依然如此強烈,只好不斷藉著豬投射自己的好惡,任憑都市傳說在這座燈火輝煌的昇平港裡無盡蔓延。 (閱讀更多)
好多人都知,但唔好太大聲:深水埗有好多地攤檔由年三十晚到初四擺賣,亦係一班電影、音樂發燒友尋寶嘅好時機。你會睇到好多檔口有客人深蹲膝蓋,好投入咁去翻閱每張DVD、VCD、藍光、Game、CD、黑膠、LD、書刊。新年期間,深水埗鴨寮街成為大割價嘅影音產品散貨集中地 ,但最吸引地方係檔主並非賣市面上一般新貨品——好多檔主都會搜羅到來自唔同年代嘅產品,趁新年幾日紅假供大家尋寶——尤其係,你完全預計唔到你會搵到幾咁千奇百怪嘅電影。 (閱讀更多)
放榜的匆匆一別後,我們終於在休假裡找到時間與老師小聚。雖然只是匆匆一別的半年,但他頭上的白髮和那深深刻在眼角的魚尾紋已讓他顯得格外的憔悴,令人不禁感慨歲月催人,再年輕的,亦始終敵不過時間。還記得在中學的時候,他授予我們知識,但,更多的是畢生受用的道理、眾醉獨醒的見解與知識分子的風骨;在我們面對人生決擇時,他依舊給我們樂觀的寄語和期盼。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