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我勸天公重抖擻——在疫市中尋找教育大未來

教育侏羅紀 | by  周子恩 | 2020-06-23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代龔自珍的《己亥雜诗·其二百二十》一詩自面世後一直成為知識份子傳頌的經典作品,當中「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正好說明社會要持續進步,不論是治世還是亂世,依賴的就是教育和人才培訓這個千古不變的真理。


【教育侏羅紀】與孩子對話的文化:讚賞VS批評外的第三選擇


近年,各地政府為了長遠發展,紛紛提出不同形式的教育改革,以鞏固人才庫提升競爭力(詳見拙文<逆水行舟?反思香港教育制度能否回應21 世紀需要>[1]) ,如何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亦成為顯學。


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會,香港在教育及人才培訓自是不甘後人。在回歸初期,特區政府一鼓作氣大搞教改。由教育統籌委員會(教統會)於2000年9月發表《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開始,到2006年12月發表第四份《教育改革進展報告》,回歸後的教改表面上看來運作暢順。其中,課程發展議會於2002年發表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中「十種共通能力」[2]及「四個關鍵項目」[3]更是一反以往只重智育發展的傳統精英主義心態,嘗試以更宏觀更進步的角度思考教育議題。


無可否認,這些跨代工程的政策意願本來良好,但基於種種原因,包括推手操之過急千帆並舉未有照顧師生壓力,及其後隨著政治環境變化而產生的社會矛盾,終令教改的成效受到嚴重局限,不但未能如願移風易俗將革新精神深化至文化層面,實踐過程中反而做成內耗,浪費了社會上不少原有的文化資本。


就以經常成為各方箭靶的通識科為例,其獨有的跨學科多層面重視自主探索的教學特色一直未受應有的認識及重視,反而淪為不同政治勢力的角力工具。另一個明顯例子就是人稱「死亡之卷」的中文科,其朝令夕改的問題,去年本人之拙作<開歷史倒車、礙未來發展——為何我反對刪減中文科口試考卷> [4]已有所述,故不贅。


庚子大疫帶來的契機


上述內容,只要對本土歷史略有所知,或在期間曾經就學,相信亦有所體會。誠然,猶如全球各地的任何變革,爭議不絕乃常態,當中之別僅在上位者有否聽取民意會否汲取教訓進行檢討、反省及修正。惜在本港有關教改成效的討論多為坊間的口水戰,從教育專業角度切入的反而不受重視,更淪為不同團體就意識形態的爭議,徒然浪費了多年來的改革「實驗」。


【教育侏羅紀】包容孩子的一百種語言——論兒童觀如何影響老師的教學


然而,這種叫人失望的膠著狀態,一直維持到2020年,直到庚子大疫,全球被迫「停課不停學」數月,才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 原來弄得人仰馬翻的「拆牆鬆綁」在疫情期間竟然是如此理所當然; 所謂「創造空間」/「學會學習」不再是口號,而是每一天的生活需要。舉例說,為了尋找合用的口罩,全民(包括年輕學生)竟可在極短時間內透過互聯網大量吸收科普知識,甚至在海外訂購防疫產品時掌握到必須的基本外語能力。事實上,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告訴我們兩件重要的事:


1. 傳統授業方式一向由成年人主導,老師負責演繹課程設計者的設定及意圖,學生之責任乃主動/被動接收,但以停課不停學的經驗所得,當市面上流傳大量由不同學校的專業老師攝製的教學影片,甚至包括專家學者乃至大學提供的網上教材甚至課程,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從師的對象,對習慣由上而下單向教學的傳統教學系統,絕對是一大挑戰。老師或校方必須深入而認真地思考老師日後如何平衡知識傳播者或學習促導者等不同角色。


2. 就課程而言,多年來一直提倡的生本概念基於各種實質考量往往流於理想層面,惟疫情期間的經歷讓學生深明「學習」的天空可以很遼闊--- 除了音體藝等傳統「術科」或烹飪等常見興趣,透過互聯網可以不分時地覓得自己想學的內容,更能找到來自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學習圈子。因此,老師日後進行教學設計或選用教材時,理應從照顧學生興趣的角度切入。


總括而言,面對全球競爭,教育改革絕對有需要進一步深化,惟在互聯網世紀,教育不再是學校專利,在位者乃至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不同資訊來源的直接或間接競爭,並盡快制訂未來教育的重點方針,以配合社會未來發展需要。

參考:

[1]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9%80%86%E6%B0%B4%E8%A1%8C%E8%88%9F-%E5%8F%8D%E6%80%9D%E9%A6%99%E6%B8%AF%E6%95%99%E8%82%B2%E5%88%B6%E5%BA%A6%E8%83%BD%E5%90%A6%E5%9B%9E%E6%87%89-21-%E4%B8%96%E7%B4%80%E9%9C%80%E8%A6%81/

[2]十種共通能力包括:道德教育、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

[3]四個關鍵科目會融入在教學上,其中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和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4]https://p-articles.com/issues/1015.html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