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9-24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為表揚本地傑出藝文界人士的「第十四屆香港藝術發展獎」,5月27日公佈得獎名單,當中包括中國流亡導演應亮獲「藝術家年獎(電影)」,藝評人查映嵐、年青作家梁莉姿以及電影導演陳小娟獲藝術評論、文學藝術以及電影界別的「藝術新秀獎」。 (閱讀更多)

西蒙波娃「私密」小說死後34年面世 緬懷早逝女摯友 曾被沙特厭棄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5-12

著有經典女權作品《第二性》,法國著名女性主義思想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生前一直未有出版的小說《形影不離》(Les inséparables/英譯:The Inseparables)將於今年面世。 (閱讀更多)

霜雪松栢:在台灣重啟的銅鑼灣書店

報導 | by 謝雪浩 | 2021-09-24

走進店裡,細心看,地板上還有點點滴滴紅漆的痕跡,是當日林老闆遇襲後回到書店時留下的。他此刻在收銀桌旁正應接不暇,頭髮上仍殘留著些許乾透的紅色,在此時此地,也成為另一種隱喻。 (閱讀更多)

《你看港街招牌》:燈熄了會更發現你存在

報導 | by 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 | 2021-09-24

招牌是構成街道風景重要一環。近年招牌愈拆愈少,而講招牌的書就愈出愈多。是否「燈熄了才更發現你存在」?密集的霓虹招牌曾經是香港街道的特色,甚至啟發了日本九十年代cyber punk裡各種異色風格美學,著名的《攻殼機動隊》亦可見以香港街道為藍本的空間,時至今日,那種滿街霓虹的輝煌景象可能已經不再,但我們仍能從舊照片與書籍中瞥見那時代的一鱗半爪。暫且撇下懷舊的視角,放眼今天的街道,只要我們細心觀看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切入點。招牌識得睇,都可以好好睇。 (閱讀更多)

【香港人在台灣】行行企企蕩失路——記台文館「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

報導 | by 沐羽 | 2021-12-09

一種習慣從歷史裡生長出來,纏繞我們讓我們習以為常,到了歷史關口才爆發出來,那時我們驚惶詢問:該去哪裡? (閱讀更多)

難民在香港——《再發現.尖沙咀》展覽

報導 | by 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 | 2020-09-11

YMCA the DOOOR策劃《再發現.尖沙咀 遊走的人——尋求庇護者與移民在城市中流動的故事》展覽,以尖沙咀社區內的尋求庇護者與移民作為主題,透過在重慶大廈裡的基督教勵行會難民服務中心協助,訪問了幾位尋求庇護者,並將他們的故事以紙雕與聲音地景(soundscape)方式再現,讓這些在城市裡遊走的看不見的人,重新被看見。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周先陌詩作〈閨房〉的爆紅與爭議

其他 | by 嚕嚕米 | 2025-09-02

編輯推介

允許一些可怖迴旋起溫暖

小說 | by 簾櫳 | 2025-09-12

談《浮間舟渡》 ──筆訪曾詠聰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09-09

就在房間,能看到嗎

小說 | by 黑麥 | 2025-09-06

《離亂經》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9-05

白魚

小說 | by 胡果 | 2025-09-05

義大利時尚之王Giorgio Armani離世,享壽9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9-05

看貓(二)

散文 | by 雙雙 | 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