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1-21

原定下周二開始舉行的「2021台北國際書展」,因應當地疫情變化被叫停,文化界和出版界人士,對此反應不一,身於台灣的香港作家廖偉棠則覺得,停辦書展,是長痛不如短痛的做法。 (閱讀更多)

時代的文體與書寫困境——李智良、郭詩詠、張歷君談《渡日若渡海》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1-18

早前九龍城書節夥拍香港文學生活館在網上舉辦了講座「時代的文體與書寫困境」,邀請了李智良、郭詩詠、張歷君就《渡日若渡海》作出了深入的討論,同時也探討了當中的引文、主客體等議題,讀者可以透過講座更了解到作者寫作時的心路歷程。 (閱讀更多)

李智良 X 應亮——「何地有方給我:創作的流亡」講座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2-30

今年香港文學季「遊移字得」最後一個講座,以「何地有方給我:創作的流亡」作結,請來主持李薇婷及嘉賓李智良、應亮,探討流亡、創作、身分、家、邊界等關係。 「何地有方給我」取自專輯《剎那的烏托邦》裡的歌曲〈何地有方〉,像是在探問,我們何時才能找到一個方寸角落與空間以棲身,不至於流離浪蕩,苟活殘存。李薇婷於是感慨,眼見身邊不少朋友準備離開,與「何地有方」十分呼應,「香港曾是一個容納人流、海流、思想流動的地方,想不到今天卻會成為流亡的開始點、離開的站立點。」就此,她邀請八年前流亡香港的應亮導演,率先作分享。 (閱讀更多)

漂流、實地與開放,香港人未來的攻守策略——羅貴祥 X 沈旭暉「流浮身:今昔港人身份的認同及流動」講座紀錄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2-17

香港人近月總被移民、送機、簽證之類的事物圍繞,上月舉行的「香港文學季2020」講座,邀得身兼學者及作家的羅貴祥,與國際關係專家沈旭暉教授,以「流浮身:今昔港人身份的認同及流動」為題,探討在地和海外港人,身處當前的歷史轉折位置,如何能讓身份認同得以保留並延續。 (閱讀更多)

「離開」與「回來」,甚麼才是我們的信仰?——離留之間:文學 X 視藝展覽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1-26

在彷彿沒有存在過的2020年,迎來香港文學館「離留之間:文學 X 視藝展覽」的開幕禮,以文學將無法出行的鬱悶連結起來。離開甚麼?回到哪裡?十二組作家與藝術家,在離留之間的過程裡思考、創作。仍然相信一切的結果未定,相信所有事情仍有改變的可能,或許這就是文學與藝術為我們帶來的希望。 (閱讀更多)

韓國、朝鮮文學講座:由古到今 從書籍到電影了解韓國

報導 | by 姚嘉敏 | 2020-11-04

2020年香港文學季在9月27日正式開幕,在10月10日,「虛詞.無形」舉辦了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 香港文學季.遊移字得徵文比賽頒獎典禮以及講座:與朝鮮/韓國文學相遇,並請來主持鄭政恆以及嘉賓陳成軍、范永聰,一者從古、一者從今去解構朝鮮/韓國文學。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0-31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詩三首:〈回家〉、〈生老病死〉、〈太平〉

詩歌 | by 徐竟勛, 王培智, 寧霧  | 2025-10-17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