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黃柏熹 | 2019-11-19

訪問在岑子杰二度受襲之前。當晚正值特首林鄭月娥首場「社區對話」,民陣召集人岑子杰坐在筆者面前,正看得入神;不是新聞直播,而是一本香港同志詩人的詩集。後來他提起自己逛書店的經驗:「當我打開一本好正的詩集,讀到一首好正的詩,我會心跳加速、站不穩、超級興奮的我看到靚仔也沒有這樣的狀態!」 (閱讀更多)

【無形.同志,跟住去邊度?】專訪黃耀明——如果香港有希望,同志也有希望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問到黃耀明有否想起哪首歌,寄語正在爭取民主平權的香港人。明哥稍稍思量,片刻就說起《光天化日》的歌詞:「愛裡找不到恐懼/只恐怕找不到愛侶」。人生而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縱然活在荒誕日常,有愛未必能驅散城內的恐懼,也無法抵抗同志遊行十年首被禁的命運,但信我們對著青空許願,能在恐懼裡找到值得留低的希望。 (閱讀更多)

專訪麥曦茵:成年人缺席了,電影是自我療癒與成長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19-10-18

香港電影導演麥曦茵的新作《花椒之味》,就是一部面對家庭創傷的電影。「我跟我的學生去看這部電影,他們看完都哭得停不下來。」麥曦茵說。流淚是因為心裡受傷,《花椒之味》的角色都走過一段家庭關係的療癒過程,不禁想問,現實中也有療癒的可能嗎? (閱讀更多)

「我喜歡敗壞中的璀璨」— 楊佳嫻來港側記

專訪 | by 余文翰 | 2019-10-09

台灣作家、學者楊佳嫻日前到訪香港,當她走出藝術中心,自然而然就匯入遊行隊伍中。在楊佳嫻看來,一個人在其所處的地域、族群之中總有身份、歷史密密勾連, 因而不可能擺脫得了政治。對於前路,楊佳嫻感到悲觀,可令她感動的是,人們可以戰勝悲觀和恐懼, 堅持一步一步地把前路走出來。「一個人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實踐,文學只是其中之一,真正進入政治衝突內部,文學又可以發揮什麼作用?」這套語言的煉金術並非完全失效,只是拒絕淪為時代的某一種目的或手段而已。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