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藝文空間「合舍」結業好來好去 舍長王天仁:存在過的都會留下意義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4-05-03

由藝術家王天仁創辦的複合藝文空間「合舍」,自2017年起落戶於深水埗大南街,七年來舉辦過不同展覽、工作坊、放映會、音樂會、分享或講座等各種各類藝文活動。王天仁早在去年預告,合舍會於今年正式結業,以餘下的400天來和大家好好說再見。轉眼間來到合舍的最後日子,合舍舉辦了一系列「散聚有時」告別活動,並宣布將營業至本月4日。王天仁指把合舍結束的原因並非業主加租、也不是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而是他當初想透過這空間想嘗試的事,都已經得到答案。他笑言能把合舍經營至今已沒有遺憾,「對我自己而言,合舍是功德圓滿,可以善終了。」 (閱讀更多)

理解已知・拋棄已知的多元劇場實驗———《害獸》

專訪 | by Cliff Freya | 2024-04-24

多數人傾向以既定印象認知大自然和動植物,一見到飛蛾入屋,你會想起家中先人的魂魄回家?或是,想起飛蛾天生喜歡撲火?舞蹈裝置劇場《害獸》由電影導演許雅舒(Rita)、藝術家黃嘉瀛(KY)及舞蹈家黃碧琪聯手創作,她們在訪問中說起創作的意念與過程,旨在探索人類面對與回應真菌爆破、昆蟲逐漸消亡,以至哺乳類動物繁衍後代等生物自然循環的自我表現。 (閱讀更多)

不要溫和地走進黑夜,向日葵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訪《戰場上的無仁通話》烏克蘭導演奧薩娜卡普維治(Oksana Karpovych)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4-04-24

持續已久的俄烏戰爭進入關鍵階段,烏克蘭人民的苦難與傷痛,需要藉由更多影像力量讓世人關注和支持。早前烏克蘭導演奧薩娜卡普維治(Oksana Karpovych)首次踏足亞洲,從家鄉攜來《戰場上的無仁通話》,以烏軍截取俄軍與家人的通話內容貫穿全片,入圍第4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的火鳥大獎,最終獲評審團特別表揚。戰爭面前,我們要如何立身處世?又應如何理解已逝的生命?紀錄片的價值何在? (閱讀更多)

因為電影存在,就有希望——訪《廣告牌殺人事件》導演馬田麥當奴(Martin McDonagh )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4-05-08

馬田麥當奴早憑劇作家身份在英美劇壇享負盛名,以機鋒的對白與黑色幽默見稱,劇情走向往往匪而所思,顛覆觀眾想像。如2012年的《癲狗喪七》(Seven Psychopaths)一反連環殺手公式,以大腦閉塞的編劇引出七個殺人狂,虛實交錯,荒誕瘋狂;近作《伊尼舍林的女妖》更大膽撰寫乍聽之下毫不吸引的故事——不過是兩個老男人絕交,原因不過一句:「我只是不再喜歡你」,卻極具戲劇張力,讓觀眾哭笑不得。馬田麥當奴笑言,「如果想賺錢,最好就採用與這套電影相反的敘事方式。但我不認為我的電影需要符合市場需求,好的故事與劇本應具備一些前所未見的元素,講述觀眾從未見過的角色,你的角色越是讓你感到驚訝,他們就越真實。」 (閱讀更多)

作為一個詩人 ——筆訪丹麥詩人尼爾斯·哈夫(Niels Hav)

專訪 | by 阮文略 | 2024-04-19

尼爾斯·哈夫(Niels Hav)於1949年出生,是丹麥重要詩人和短篇小說作家,與他的妻子、鋼琴家克里斯蒂娜·比約克(Christina Bjørkøe)一同居住在哥本哈根。他的著作包括多部詩集和短篇小說集(如圖所示),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包括英語、漢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土耳其語和意大利語。他為世界各地的文集和期刊撰稿,並獲得一些丹麥國家級文學獎項。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