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粉嶺聯和墟圖書館自修室,朱彥龢(下稱龢wo4)埋首電腦前,空氣靜謐,聲音在耳機裡攘動。暑假過去,這位理著俐落寸頭的音樂人交出了全新EP《好似一直擁有那隻眼》。六首音樂以「夏」起,收結於「雨滴在紙張上」,彷彿發一場暑夜幻夢。 (閱讀更多)
小時候的雷柏熹 (Patrick),除了學琴,也學功夫,大概就是父母想到既要培養藝術,也要強身健體。音樂與武術,爵士與功夫,看來沒有甚麼關連。那麼多年後,Patrick 成了音樂人,出身古典音樂,亦涉獵爵士與流行音樂,這次卻把兒時的武術連繫起來,原來兩者的距離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遙遠,讓雙方交流的,就是「即興」。 (閱讀更多)
這些年很多人離開,有人卻選擇回來。Lyman Heung,香胤宅,當初為表演夢遠赴美國,終於登上紐約百老匯大舞台,卻在一年前回到這個彈丸之地參加《全民造星5》。節目評審、主持多次疑問:為何你來香港?他用半鹹淡的中文說:幾歲時我看郭富城、梅艷芳,I’m thrilling that I come from this same place and I hope I can be part of them. 然後他雙眼直視鏡頭,真誠微笑: I’m ready to give it my all. (閱讀更多)
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辦的「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2024」早前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圓滿落幕,為期三天的高峰論壇匯聚世界各地人士,最後一場專題討論為「後疫情時代合作與共享的新方式:國際視角」,由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博士主持,嘉賓包括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法國凡爾賽宮和特里亞農國家博物館館長Laurent Salomé、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藤原誠及美國史密森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Chase F. Robinson博士。高峰論壇期間,管理局與頂尖文藝機構簽訂合作意向書,標誌西九文化區一系列的項目正式開展。首批項目包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計劃於2024年12月將與法國凡爾賽宮和特里亞農國家博物館(凡爾賽宮)合作籌劃特別展覽,聚焦探討中國和法國在18世紀文化藝術交流,令人翹首以待。論壇過後,館長Laurent Salomé接受各大媒體訪問,談及合作的機緣、藝術交流的意義與功能、營運博物館的方針。 (閱讀更多)
近來談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希臘為東正教國家首例,泰國為東南亞首例,反觀香港同志的奮鬥歷程依然艱巨,在房屋政策上苦苦拉据。早前「後話文字工作室」,為年青同志黎哲舜出版首部作品《有毛有翼》,當中並非議題式的大敘述,而是傾向自我揭露的私小說。在這訪談中,黎哲舜述說同志困境的同時,也說起被躁鬱症所籠罩的過去,並由此寄語自己要溫柔地寫作,溫柔地生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