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完整名單】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 吳思遠籲政府支持年輕電影人的創意與反叛 黃龍斌:藝術人想走一條忠於自己的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6-12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第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昨日(11日)於香港大會堂舉行,共頒發了31個獎項予本地藝術工作者或團體,以表揚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今屆「終身成就獎」由著名演藝及戲曲界全才藝人汪明荃獲得。「傑出藝術貢獻獎」的三位得主為世界知名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資深電影製作人吳思遠及國際建築師嚴迅奇。


文學藝術獎項方面,「藝術家年獎」由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作家葛亮奪得,「藝術新秀獎」則從缺;藝術評論獎項方面,「藝術新秀獎」由去年的文學藝術新秀獎得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作家曾繁裕奪得,「藝術家年獎」則從缺。而由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所舉辦的「虛詞無形YouTube頻道」亦獲藝術推廣獎,這是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第四度得到此獎項。


葛亮:一方水土一方人,此心安處是吾鄉


獲「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的葛亮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是華語文壇備受矚目的作家,成長於南京,在香港生活工作二十餘年。其成名作《朱雀》追尋故鄉往事、《北鳶》講述自己家族的過往,去年出版的《燕食記》藉粵港飲食文化發展呈現中國百年社會變遷,去年以叙述匠人故事的小說《飛髮》獲頒被譽為全球華文文學獎項最高榮譽之一的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是香港首位奪得這項殊榮的作家。



葛亮的得獎感言時先以廣東話發言再以普通話發言,表示自2008年獲頒「藝術新秀獎」,十六年過去,「這個獎項見證了一個文學創作者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他感謝祖父葛康俞,「因為他給我一個為文和為人的尺度」,也感謝他的親友及出版人,「因為寫作是一場漫長的跋涉,感謝你們不遺餘力地長期支持和默默的陪伴。最後我要說一方水土一方人,此心安處是吾鄉,感謝我的家鄉南京和我的第二故鄉香港,因為你們給了我有文學的無盡的滋養,也給了我作為一個文學創作的起點,也看到我這幾年的進步。」


黃龍斌:選一條忠於自己的路


「藝術家年獎」及「藝術新秀獎」共涵蓋九大藝術範疇。在文學藝術範疇以外,「藝術家年獎」得獎者包括享譽中西的藏族編舞家桑吉加(舞蹈)、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副院長黃龍斌(戲劇)、香港著名導演邱禮濤(電影)、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媒體藝術)、香港中樂團三弦首席趙太生(音樂)、香港當代水墨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黃孝逵(視覺藝術)及資深粵劇大老倌廖國森(戲曲),藝術評論獎項則從缺。



其中黃龍斌表示他喜歡戲劇,是因為當中的人性和真善美。他特別感謝提名人莊梅岩,並引用他們合作的舞台劇《我們最快樂》的說法,「同性戀者沒有打算選一條容易行或是難行的路,他們只是想選一條忠於自己的路。我相信在場的每一位藝術工作者都是一樣,因為忠於自己的路,我們才可以找到當中的純粹,找到人生的真善美。」


何爵天:觀眾的支持對於做藝術的人很重要


「藝術新秀獎」方面得主包括年青舞蹈藝術家曾景輝(舞蹈)、晨刻藝術策劃藝術總監林倩嬌(戲劇)、視覺藝術家董永康(媒體藝術)、青年口琴家李俊樂(音樂)、裝置藝術家和雕塑家鄺鎮禧(視覺藝術)及粵劇年青花旦梁非同(戲曲),惟文學藝術獎項從缺。


其中《正義迴廊》、《死屍死時四十四》的導演何爵天奪得電影獎項,他在得獎感言特別感謝翁子光作為他的伯樂,「沒有他我拍不了電影」。他亦感謝母親帶他入戲院看史匹堡的《侏羅紀公園》,並笑說:「電影路實在艱難,幸有阿媽和弟弟的資助。」最後他感謝身處香港和海外的觀眾,「觀眾的支持對於做藝術的人很重要。」另外影像藝術的年度藝術家林欣傑及視覺藝術的青年藝術家得獎者鄺鎮禧都有特別鳴謝為他們提供資源的親友或贊助者。


莫華倫、吳思遠、嚴迅奇奪「傑出藝術貢獻獎」


本屆「傑出藝術貢獻獎」的三位得主,分別為世界知名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資深電影製作人吳思遠,以及蜚聲國際建築師嚴迅奇。歌劇表演藝術家莫華倫是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精通多國語言,曾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他的聲音遍及全球各大著名歌劇院,成功塑造了超過60個歌劇角色,如《托斯卡》的卡瓦拉多西、《杜蘭朵》的卡拉夫等,每一次演出都震撼人心。他致力弘揚歌劇藝術,創立香港歌劇院,積極培養本地歌劇人才。他發言時表示官員們應該在場聽到他這番話。


「影壇教父」吳思遠具前膽性及獨特眼光,多年來不斷為電影業熱心帶來新發展,憑創新的發行策略將香港電影推上國際舞台,向海外展示本港影視實力,開創香港紀實性警匪片潮流,引進發行新思維,為香港電影進軍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成就東方荷里活奇蹟。



致謝辭中,他說「好開心見到一批非常有創意的年輕一代,他們拍出好多好有創意的電影,只是限於預算難以進軍海外市場。我向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說,香港政府應該要對他們給予鼓勵和資源,讓他們任意發揮創意和反叛精神,不應多加限制。我希望可以重新恢復香港電影的光輝,令香港電影再次輝煌。」


嚴迅奇自1983年獲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國際競賽一等獎開始,其作品揉合中西文化,在本地及海外多次獲獎。近年積極推動業界學術交流,致力培育未來建築界棟樑。中環國際金融中心、添馬艦發展工程(香港政府總部)、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皆是他的代表作。


汪明荃榮獲「終身成就獎」 繼續肩負承傳使命


「終身成就獎」為最高榮譽大獎,旨在表揚對本地文化藝術界有深遠影響的殿堂級藝術家,

本年度得主為著名演藝及戲曲界全才藝人汪明荃。汪明荃從藝超過50年,多年來積極弘揚傳統粵劇,出任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推動戲曲保育、承傳、培育及觀眾拓展,為業界默默耕耘逾20年,致力促進粵劇藝術發展,提升本地粵劇藝術水平。汪明荃對香港藝文發展卓有貢獻,藝術成就備受尊崇。



致謝辭中,汪明荃舉出過往「終身成就獎」的得主,認為能夠在香港文化藝術界與他們齊名是「無憾」,「得獎除了是種榮譽之外,亦提醒了自己在未來日子要繼續努力,認真對待每個演出,亦要為業界和新一代的文化藝術工作者造就更多機會,肩負承傳的使命。」最後她感謝57年來「栽培、啟發、指導、相信她的每一位」、一眾歌迷劇迷,以及另一半「家英哥」的陪伴和鼓勵。



「虛詞無形YouTube頻道」獲藝術推廣獎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梅開四度



藝術推廣獎中亦有文學團體的身影,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憑「虛詞無形YouTube頻道」獲得藝術推廣獎,由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羅貴祥上台領獎。「虛詞無形YouTube頻道」現時有三個系列,從不同面向推廣閱讀及香港文化,包括「已讀不回」系列以每集一書的形式介紹不同書籍,推廣閱讀;「文藝Follow Me」系列走訪城中大大小小的文化藝術單位,報導文化熱話;文化清談環節「藝文在線等」,以「知識、趣味、講人話」為宗旨,邀請不同學者、文化人作嘉賓,笑談與文化藝術相關的不同課題,並在知識娛樂化,娛樂知識化的媒體潮流下,拓闊香港的文化空間,讓觀眾以輕鬆的形式吸收文學與歷史知識。


在訪問中,文學館的鄧小樺表示:「短片無法取代書本,我們希望觀眾日後可以真正去閱讀每本書,但作為入門,這顆種子很重要。除了影像外,希望公眾依然相信語言的力量。」

這是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第四度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推廣獎」;之前分別於2015年憑首屆「香港文學季」獲得「藝術推廣獎」,2019年憑「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計劃獲獎,2020年則憑「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推廣教育計劃之『字立門戶』」獲獎,今年則憑「虛詞無形YouTube頻道」四度獲得該獎項。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獻「給你」的「詩人之血」

評論 | by Cléo | 2024-06-18

張愛玲《第一爐香》的香港去留

評論 | by 冼麗婷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