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二十年,廖偉棠繼《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後再度推出短篇小說集,《末日練習》集結2005年至近期的創作十六篇,王德威在序中指他的小說構思奇詭,形式多變,難以歸類,以詩人之筆敘述故事,「果然別具一格。」小說集充滿各種有關終末的情境,出入科幻和玄妙之間,甚至從AI生成或轉譯詩歌,用為情節的接駁。當中以香港為主題的作品雖然很少,卻經常在有意無意時,「點」到香港一鱗半爪,廖偉棠流露的情懷更讓王德威聯想到唐君毅讀《水滸傳》的心得。 (閱讀更多)
日前,英國的婦女獎信託基金會(Women's Prize Trust),宣布了第 29 屆女性小說獎和今年首辦的女性非小說獎的得主。該會旨在支持女性作家、向廣泛的讀者群推廣她們的著作,並希望解決圖書世界存在的性別偏見,因此先於1996年設立了女性小說獎。在公布得獎前,官方網站揭示了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出女性同等地閱讀男性或女性的著作,但男性大多拒絕閱讀女性作者的著作,而傾向選擇男性作者。 (閱讀更多)
我們都會記得《異鄉人》 (L'Étranger) 裡莫梭如何冷漠地出席母親的喪禮,這部卡繆 (Albert Camus) 在1942年出版的中篇小說,於納粹佔領法國的期間面世。據《衛報》報導,一份《異鄉人》的「手稿」於 6 月 5 日在巴黎拍賣會上以 65.6萬歐元(約548萬港元)售出,成為藏書界一大盛事,惟這份手稿標示了於 1944 年撰寫,亦即小說出版兩年後。這次的拍賣師 Alexia Taiclet 解釋:「很少有卡繆的手稿被拍賣」,拍賣行在介紹時強調:「它的歷史和確實的年代是神秘的」,人們認為當時巴黎被納粹佔領,卡繆靠著微薄的資源維持生計,為了籌集資金,「偽造」了這份手稿。 (閱讀更多)
近日,關於中國導演王小帥與2018年自殺的《大象席地而坐》導演胡波之糾結,再度浮上公眾視野。王小師因此被台北電影節取消其評審團主席的職務;王因此首度開腔回應胡波事件,胡波之母亦發文指責王小帥。胡波自殺之事是華文電影界著名事件,外界一直對王小帥有強烈質疑,以下整理近期事件爆發的關鍵點,與事情前因。 (閱讀更多)
香港作為東亞地區最早接觸爵士樂的地區之一,這地的爵士樂發展一直載浮載沉,但依然不改其根深蒂固的地位,其隨性與自由的音樂表達在現今世代更顯純粹和珍貴。「法國五月」和爵士世界(Jazz World)就於明天(14日)聯合呈獻爵士音樂會,由法國作曲家、鋼琴家提耶里・梅拉德(Thierry Maillard)領銜演出,一連兩日邀請大眾進入優雅而多元的爵士世界。首場音樂會請到龍小飛及約安・施密特(Yoann Schmidt)組成三重奏,更邀請到曾獲世界冠軍的香港年青口琴家何卓彥(CY Leo)同台表演,帶來梅拉德多首香頌(chanson)音樂,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巴黎右岸的抒情晚上,細味淡淡哀愁。在訪問中,除了合作想像之外,提耶里和何卓彥深入談到對爵士樂的看法,以及個人在音樂上的喜好。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