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群星閃耀時:電影中的褚威格世界》——亂世中的放逐,見證美好時代告終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7-13

去年一曲《人類群星閃耀時》,以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褚威格(Stefan Zweig)創作的歷史傳記文集為名,讓聽者在仰望歷史星空的同時,鼓起勇氣面對屬於自己的精彩瞬間,也令文豪褚威格的名字,再次成為大眾談論的對象。褚威格善於閲讀人性錯綜複雜的激情與慾望,其文學經典除了啟發音樂人的創作,歷年來也有不少電影改編或啟發自他的作品。適逢今年褚威格逝世八十周年, 香港藝術中心與香港歌德學院合辦《人類群星閃耀時:電影中的褚威格世界 》,精選幾部與其相關並橫跨不同年代的電影,於2022年7月21至24日在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進行放映,其中靈感來自褚威格的角色及氛圍、曾奪四項奧斯卡獎項的《布達佩斯大酒店》,主辦方更邀得電影視覺特效師Andreas Dahn擔任座談嘉賓,從箇中美學探究此片的核心靈魂褚威格,如何為電影帶來深遠影響,藉此紀念褚威格為人類創下的文學閃耀時刻。



流亡海外,無法心安


是次活動選來《再見維也納》(2016)作為開幕電影,導演瑪莉亞.雪德(Maria Schrader)斷續地描繪褚威格這位世界一流作家的生活,刻劃他如何在職業巔峰時期,為逃離納粹迫害而不得不離開奧地利。身為猶太裔的奧地利作家,褚威格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其作品在二戰期間受到納粹的查禁焚毀,他為躲避納粹被逼流亡海外,里約熱內盧、布宜諾斯艾利斯、紐約等都成為他的流放地。然而,縱使覓得容身之所,卻始終無法讓他得到心安,《再見維也納》訴說的正是這位偉大藝術家在歐洲淪陷之時的漂泊生活,是個關於難民的故事,也是一部尋找新家園的傳記。


先後移居英國、美國,最終定居巴西的褚威格,在交出《象棋的故事》( The Royal Game)的手稿後不久,1942年與第二任妻子在巴西彼得羅波利斯(Petrópolis)雙雙自盡,享年61歲。出於對其精神家園歐洲的毀滅感痛心,褚威格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象棋的故事》成為他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也是這位作家向曾經引以為傲的歐洲文化價值觀致敬的一首絕唱,箇中蘊含的情感力量震撼人心,在文學史上有著恆久不衰的魅力。在菲力浦.施托澤(Philipp Stölzl)執導的電影《心陷棋局》(2021),則集中改編小說裡身為皇室保管員的Dr. B的故事,以及他在維也納蓋世太保總部被單獨囚禁的時段。在幽禁的監獄中,一本棋譜讓他的監獄生活出現生機。與過往的改編電影不同,這部作品對原作並沒那麼一絲不苟,導演描繪一個精英階層的身心崩潰,認為自己直到最後都不會受圍攻影響,亦是這部改編作品的變調。




自由而美好的時代早已被摧毀


是次活動其中一個焦點項目,要數奧斯卡得獎電影《布達佩斯大酒店》(2014)的放映,更邀得此片視覺特效師 Andreas Dahn擔任映後談嘉賓,分享如何將不同部分的視覺元素湊合起來,為鏡頭注滿引人入勝的細節,造就一個令觀眾著迷的夢境。這部榮獲四項奧斯卡獎項(最佳原創音樂、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及造型設計)的電影,是佈景設計大師韋斯.安德遜(Wes Anderson)執導作品,其創作靈感來自褚威格的角色與氛圍,在電影的終場字幕也特別提及「本片受褚威格作品啟發」,可見這位作家對電影的深遠影響。


從《布達佩斯大酒店》這部電影,固然可見鬼才導演韋斯.安德遜的獨特美學,而褚威格的作品如何為他帶來啟發,也是影迷喜歡討論的話題。片名所指的大酒店坐落於虛構的 Zubrowka 共和國,地處「歐洲大陸的最東邊」,依舊散發著昔日的魅力,管家 Gustave H. 與其門徒 Zero Moustafa 不知不覺地捲入了一場錯綜複雜的巨額家產鬥爭中。電影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戰前享負盛名的「布達佩斯大酒店」,二戰爆發後飯店的沒落,亦象徵著一個美好時代的結束。被形容為二十世紀最重要作家之一的褚威格,見證納粹與希特拉的迫害暴政,在他臨終前被流放的最後幾年,完成《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The World of Yesterday: Memoires of a European),其後選擇自行了斷,在遺書上亦提到「我的精神故鄉——歐洲已經自我摧毀」,這本回憶錄遺作也成為褚威格對文明衰落的最後見證。


在《布達佩斯大酒店》的結尾,有著一句這樣的台詞:「老實說,我想早在他(Gustave H.)進入那世界之前,他的世界就已經消失了」,無論是對褚威格來說,抑或電影裡的主角,那個自由而美好的時代,早已在戰火的洗禮中被徹底摧毁。在細味電影如何受褚威格作品啟發,以故事情節及巧妙的細節安排,講述歐洲傳統文明衰亡的主題之餘,電影的色彩與結構拿捏,亦為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滿足,令《布達佩斯大酒店》成為戲迷心中的經典。藉著是次活動安排的映後談,觀眾將可從視覺特效師Andreas Dahn的分享,窺探這部經典作品的背後,其美學盛宴是如何煉成的。


除了上述幾部近代作品外,主辦方也挑選了四部來自上世紀的黑白電影,包括漢斯.斯坦荷夫(Hans Steinhoff)執導的《婚外隱事》(1928)、漢努.萊米寧(Hannu Leminen)執導的《白玫瑰》(1943)、被認為是文學改編經典之作的《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1948)、以及導演羅塞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 )與當時妻子英格烈.褒曼 (Ingrid Bergman)最後一次合作的《恐懼》(1954),在是次電影節目裡作放映。同樣改編自褚威格著作《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白玫瑰》導演極具風格,場景敏銳言溢而陰影重重;著名荷里活改編導演馬克思.歐弗斯的版本,則不止是「那個」褚威格的改編,至今仍是部令人著迷的電影。安排在最後一天放映的《婚外隱事》與《恐懼》,也同樣改編自褚威格的中篇小說《恐懼》(Fear),前者在原著作品之上增添懸疑感,令故事更為撲朔迷離;後者則以陰暗多雨的戰後慕尼黑,映照暗湧處處的婚姻,亦恰似反映著導演羅塞里尼與英格烈褒曼這對銀色夫妻關係崩解的寫照。


「韓女獨有戲」六月開映——紛亂世界,從女性獨立電影反思現實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4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