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李卓謙 | 2018-12-04

《PROVOKE》1968年創刊,來到今年剛好五十年。它就像中平卓馬與多木浩二聯手向日本攝影界投下的一顆響亮的震撼彈,卻又瞬間沉寂,一如曇花只一現。《PROVOKE》一共只出了三期,1970年便宣告解散,但它的後遺卻一直延續至今。以《PROVOKE》為主題策展的「挑釁時代——探索影像表達50年」,策展人長澤章生,挑選十二位攝影師作品,包括啟發了中平卓馬與森山大道的東松照明與細江英公,亦有受《PROVOKE》影響的攝影師野村佐紀子與SPEW。 (閱讀更多)

犯禁與溝通:貝托魯奇追尋的真正革命

其他 | by 朗天 | 2018-11-30

很多年之後,《月亮》(La luna,1979)的兩幕影像仍在我腦內揮之不去。第一幕:母親日間在陽台跟剛開始走路的兒子玩耍,父親拿著捕獲的魚回來,母親注意力轉到他身上,開啟留聲機,扭動身子與之起舞;失去了母親的兒子看在眼裡,哭喪著臉,晃著纏繞毛線的赤軀投向外祖母;下一個鏡頭已是晚上,母親推著嬰兒車在山路上獨行,抬頭望天,一輪明月高懸。 (閱讀更多)

香港人未驚過!「勁揪體」正式登場

專訪 | by 劉平 | 2018-12-07

「勁揪」,廣東話俗語,原指某人功夫了得、能打會踢,引伸為「厲害」;以一套字體來比喻一個社會、一個群體,「勁揪體」除了體現設計師獨特的美學觀,還隱藏著支持、使用這套字體的群體,對理想社會的投射。 (閱讀更多)

當我們談戀愛,其實是在談孤獨

報導 | by 鳥人 | 2018-11-28

由「虛詞.無形」舉辦、名為「愛情中的孤獨因子」分享會就在11月11日,銅鑼灣駱克道了了舉行,電影導演麥曦茵及詩人劉芷韻擔任嘉賓,及著名文化評論人鄧小樺擔任主持人。三人均在情場打滾多年,愛情亦經常是創作的靈感來源,單是分享自身經歷和感受,已讓人產生無數想像及思考。 (閱讀更多)

男人,老狗——專訪黃裕邦

專訪 | by 洪昊賢 | 2018-11-21

黃裕邦是近年曝光率很高的香港詩人。有留意他社交媒體的話你可能會發現,他的寵物小狗Bradley曝光率也很高。簡介裡他使用的是「Poet with Pets」,至於2014年至今沒有換過的頭像,是他與Bradley的合照。黃裕邦身上有某些標籤,標籤之下,與寵物的羁絆似乎顯得太過輕鬆平常,看似與詩無關,或許不值一提。小狗今年14歲——應該算是「老狗」了,快接近40歲的黃裕邦說:「一直想帶他去領獎。」 (閱讀更多)

答謝她給予的滋養——《西西研究資料》編者六人談

報導 | by 李顥謙 | 2018-12-12

幾十年來,世界各地有不少肯定西西價值的文學評論者;而何福仁、甘玉貞、樊善標、陳燕遐、王家琪和趙曉彤這六位編者,亦不計付出收獲,編修出這部《西西研究資料》(下稱《研究資料》)。月前,幾位編者就一同出席在尖沙咀商務圖書中心舉行的座談會,分享研究資料的編輯緣起、過程與體會。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5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