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黃柏熹 | 2019-11-19

訪問在岑子杰二度受襲之前。當晚正值特首林鄭月娥首場「社區對話」,民陣召集人岑子杰坐在筆者面前,正看得入神;不是新聞直播,而是一本香港同志詩人的詩集。後來他提起自己逛書店的經驗:「當我打開一本好正的詩集,讀到一首好正的詩,我會心跳加速、站不穩、超級興奮的我看到靚仔也沒有這樣的狀態!」 (閱讀更多)

【無形.同志,跟住去邊度?】專訪黃耀明——如果香港有希望,同志也有希望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0-05-12

問到黃耀明有否想起哪首歌,寄語正在爭取民主平權的香港人。明哥稍稍思量,片刻就說起《光天化日》的歌詞:「愛裡找不到恐懼/只恐怕找不到愛侶」。人生而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縱然活在荒誕日常,有愛未必能驅散城內的恐懼,也無法抵抗同志遊行十年首被禁的命運,但信我們對著青空許願,能在恐懼裡找到值得留低的希望。 (閱讀更多)

【無形.同志,跟住去邊度?】前置詞:思索,詰問,前進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19-11-07

十一月本是同志遊行的月份,縱使今年遊行很難獲批,《無形》還是決定以同志為題,探究香港的同志運動之想像和方向。為了更與當下形勢互動,本期採取新的結構,將岑子杰與黃耀明的訪問置前,並請來李薇婷寫香港同志文學評論,台灣青年作家李屏瑤寫台灣爭取同婚合法化的運動記憶,黃裕邦詩的備忘錄文體見規條對欲望之中介。在香港搖搖欲墜的時期,《無形》繼續迎難而上,與香港人一起反抗,加油。 (閱讀更多)

六四完結了嗎?——「六四:小說與大說,香港與中國」座談會紀錄

報導 | by 賴展堂 | 2021-06-24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早前舉辦「六四:小說與大說,香港與中國」座談會,請來黃念欣與何曉清作嘉賓,從文學和歷史、香港和中國出發,分享她們對六四的研究。即使文學作品未必像歷史寫作般,負擔起事實與真相的責任,但正是其含混複雜,能夠引領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天安門事件的記憶與情感。於當下多角度地回顧六四,不僅是對事件本身的分析,更有助我們思考香港的局勢。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吳紫翹 | 2025-11-15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14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