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我們為甚麼還要看高達?以晚年高達的作品為重心的「高達.電影.歷史」課程剛圓滿結束,第二部分預計將於今年年尾面世。《虛詞》訪問了負責籌備及執行該次課程的香港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王勛先生以及資深影評人朗天先生,嘗試好好地回答這道重要的問題。放開懷抱感受影像的力量,是欣賞晚期高達的首要條件,而這亦是課程的重點之一。 (閱讀更多)
這些大集團不會明白到,對讀者來說,這些傳統出版社在電子化年代唯一的優勢,就是努力維持其出版品牌的獨特性,及在出版書藉的編輯、製作及銷售工作方面,與讀者建立最直接、最個人的關係。 (閱讀更多)
「虛詞.無形」早前舉辦「所畏何事:恐懼、末日、自由」講座,邀來朗天、盧樂謙、三木與吳傲雪,討論運動中的恐懼,以及面對這些恐懼的方法。講者提到,透過直面和超越恐懼,我們才能直視真實,從而獲得自由。 (閱讀更多)
白雙全的新書《噩夢牆紙》,雜亂和檔案式的呈現相互交錯,秩序若隱若現,就如創作者本身的精神狀態一樣。經過多年掙扎,他現在已非常清楚自己藝術的價值。面對將社運相關的藝術視為「消費」的這種聲音,白雙全並不置可否。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的自信,也是他對整體社會的信心。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