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歲瑞典女生Greta Thunberg獲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足以證明氣候問題備受全球關注。然而,當權者的執迷不悔,與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同步催化著世界末日的降臨。沒有人確實知道最終能做到甚麼,改變甚麼,但林超英保持著的信念,是「生物本該求生」。有些事情,非只想著成功才去做。 (閱讀更多)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文字或載體,閱讀也是都市人不可或缺的習慣,但對視障人士來說,要「看」得清楚一字一句,卻非理所當然的事。「Make reading accessible to all」,是愛書之人莊國棟(James)的最大願望,由他創辦的小型社企Rolling Books,最近與香港口述影像協會合作,計劃出版結合圖像、口述影像及觸感設計的共融繪本,希望讓大家留意到不只健視人士,才有閱讀的需要。 (閱讀更多)
Yuli 曾於2018年憑小說〈那個傷口依然在我體內〉獲台灣移工文學獎優獎。集會上,本地藝術團體「影行者」轉述移工文學獎主辦單位「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的訊息,指對 Yuli 遭受的不當對待深感遺憾且憤怒,並支持移民工透過文字發聲。 (閱讀更多)
當卡繆被認定是因普通交通意外而死亡,意大利作家焦萬尼.卡泰利(Giovanni Catelli)的新書,卻揭露卡繆是被蘇聯KGB特工暗殺,以報復他自1956年秋公開表態支持匈牙利起義,並強烈批評蘇聯入侵行動等反蘇言辭。卡泰利在全書結尾表示,希望該書能在「過往曾在海沙上留下的脆弱痕跡,被時間之浪徹底沖刷之前」,將更多證據保留下來。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