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詩人並未將作品自行編集,對研究者當然會造成不小障礙。由是觀之,香港浸會大學朱少璋博士新輯《艤舟集.周棄子渡海前詩文百篇》,便是一件嘉惠讀者的美事。 (閱讀更多)
來到十多年後,科技看來開發了世間的更多維度,人們又是否真的更多地由室內走到了室外?《放浪城巿》的第二部分「靜靜雞摘13個如果:靜漫一種」(下稱「靜漫」),針對著其所屬的「動漫美學雙年展」而提出一種「靜漫」——大概是靜靜漫步的意思——之可能。此計劃背後由黎蘊賢團隊主推,牌頭參展藝術家是作家周耀煇及黃照達,挾2015年「房子尾尾」的聯乘成功而再續前緣,確是從室內走到了室外。 (閱讀更多)
《夢女芭蕾》的英文片名簡潔有力︰Girl。想成為一個女生,想成為一名舞者,Girl不再是主流社會定義的女性形像,Girl只是Lara心中想成為的那個自己。這電影因痛極而動人,在於導演成功結合追求藝術與追求跨性的勇氣,如此無悔。 (閱讀更多)
巿川隼的《東尼瀧谷》透過影像把村上春樹世界的孤獨換了一個形狀,李滄東的《燒失樂園》則把村上的社會性變得更濃稠,濃稠得令人非常難過,這種難過和讀了村上小說所產生的難過不同,電影所予人的難過是一次正面的迎擊,而小說,則是讀來似乎淡然,然而在慢慢地洞悉了所有隱喻和伏線後,才會感到錐心的痛和慄然。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