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陳子雲 | 2019-01-14

吸食大麻後精神陷入恍惚的海美、鍾秀和Ben,面對夕陽而坐。海美脫去上衣,鏡頭此時模糊了背景,黃昏模糊了漸退的日光,與漸昇的夜空;一名女子雙臂仰天,而後跳舞。令我在意的還有鏡頭遠景一綴散開的白光,它應該是海美背後的電燈柱,然而,說它是掛在天空的白晝月也未為不可。 (閱讀更多)

等待景至:策展前中後的九項線索

藝評 | by Ivy Ma | 2019-01-14

我一直對一幅畫的生成非常感興趣。十多年前,培根(Francis Bacon) 的工作室被「移植重組」成陳列品,在都柏林美術館展出,我看過後印象深刻。之後我便認為工作室的種種硬件,以及畫家如何使用這空間,其日常性、勞動的模式及由此衍生的心理狀態等,這都跟畫家最後完成的畫作,有著微妙的密切關係。 (閱讀更多)

希望自由成為你的國度——《自由行》觀後感

影評 | by 陳津明 | 2020-05-08

「自由行」的片名帶有一點嘲諷意味,相較之下,英文片名A Family Tour更直接地點明了電影的主題。因為拍了關於楊佳母親的電影《孤僻者的母親》,觸動了政府的敏感神經,主角楊樞不能回到故鄉四川,流亡香港多年。為了見母親陳曉林,楊樞只能用最迂迴的方式——媽媽報團到台灣旅遊,她帶著丈夫家銘和孩子悦悦「自由行」,跟著母親的行程跑。 (閱讀更多)

《沒有大路》就走小徑︰壞畫者馬尼尼為

書評 | by 子凡 | 2019-01-11

馬尼尼為的筆尖將傷口掰開來不斷地戳。那被劃破的原生傷口愈張愈大。她用「離經叛道」的句子,說母親壞話、批評父親、怨恨母職、仇視孩子的爸、專事無意義的事情、表揚廢物……一筆筆畫壞社會中的主流價值觀、倫理觀、道德觀,戳破世俗偽裝和平的假象。 (閱讀更多)

讀不懂的,大概關於感受——《放風》

書評 | by Edith So | 2019-01-08

洞察、尖銳、好奇,難怪黃仁逵是懂得讀人的。他的文字有種「塑像」特質,只敷以淡淡幾筆,文字就在剎那間有了顏色、形狀、氣味、與表情。他寫的不是生活片斷,不是以小見大,而是結實地自成一體;篇幅很小,卻有厚實的內在。 (閱讀更多)

冰山宜觀不宜劈——析胡晴舫的散文風格

書評 | by 劉偉成 | 2019-01-08

胡晴舫以散文為主要創作文體,又能否發揮慣用於小說創作的「冰山風格」 的特質?她創作散文時,又會為「冰山風格」創造出甚麼新特質?這種風格又是 否可以成「體」?本文之後會以胡晴舫的散文作品為例,逐一解答這三個問題, 期望可以給胡晴舫的作品綜合出至今或缺的整體風格論述。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

科幻小說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6-20

回憶的內在意識

散文 | by 黎喜 |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