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 by 李海燕 | 2018-12-04

當代舞的主題空間,讓藝術家以他/她選擇的方式,描述大歷史以外的個人史,尋找書寫平權的可能性。但基於媒介差異,自傳式舞蹈的成立可能比自傳寫作或自畫像困難得多。 (閱讀更多)

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服務社區,人人都是策展人

藝評 | by 丁穎茵 | 2018-12-02

如何建設理想社區?答案或許人言人殊︰有人相信社區少不了街坊交流的聚腳點,有人認為社區必須提供顧及長者與孩童需要的服務,也有人提議成立流動市集支持本地自家製產品。大抵沒有人想到一所鄰里博物館也可以對社區有所貢獻。平情而論,誰需要一座博物館收藏家裡藏不少了的陳年舊物?街頭巷尾的舊故事又何以改變社區? (閱讀更多)

自我對抗,文學起航——讀《沉默發條》

書評 | by 彭依仁 | 2018-11-29

2014年,董啟章被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該年香港社會對於佔中抗爭的討論正白熱化,及後發生了雙學佔領金鐘的行動,此時此刻年度作家成為敏感的名稱。議者認為作家既然支持社會抗爭,就應拒絕與建制有關的一切,而董啟章的回應是在書展作家感言裡,大談「沉默」的意義如何被扭曲。根據董的說法,近幾年來社會有個錯覺,認為「沉默」就是負面的,而「發聲」就是正面的…… (閱讀更多)

馬克思都入屋

書評 | by 李達寧 | 2018-11-28

打開萬毓澤的《資本論完全使用手冊》,就有些耳目一新了。馬克思是甚麼?就是經典!經典就是,法國人類學泰斗李維史陀每次構想新研究定必要重讀的書。作者也直指說本書不是入門、導論,而是要讀出《資本論》的「廣博、深刻與歷久彌新」。這種開門見山,就不怕你不讀的氣概,實在讓我汗顏。 (閱讀更多)

遊玩間,鬆動邊界——「像是動物園(二)」

藝評 | by 陳怡 | 2018-11-27

《像是動物園(二)》(《像》)的點題讓我想起法國哲學家福柯(Michel Foucault)之著作《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癲史》。他揭露醫療制度如何將人放進「正常/異常」的二元對立框架,把「正常人」與「異常人」區隔開來,以維繫社會秩序及正常運作…… (閱讀更多)

我翻著余秀華的兩本詩集如籤詩

書評 | by Edith So | 2018-11-26

讀詩,對我來說,是將當下在讀的詩行放進自身經驗檔案庫,尋找,對照,沉澱,存檔。這樣,一首詩的閱讀大扺完成。但讀余秀華的詩,彷彿是從一個專屬於她的宇宙,藉著字詞把自己推向外部,再轉向未知敞開,像將生命從牢籠畫出一條條逃逸線。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