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館展覽「氣味相投」,以飲食切入文藝,取中醫藥理中的「五味四氣」——「辛、酸、甘、苦、鹹;寒、熱、溫、涼」——為起點,邀請九組作家和視覺藝術家通過創作對話,每一種屬性配對一位作家和一位藝術家(唯獨「寒」的黃仁逵例外,一人包辦文字與視覺創作),結構沿襲自文學館過去策劃的展覽如「島敍可能」和「無何有之香」。創作者各各自由發揮,不過藝術家須閱讀文本,部份作品呼應、轉化文本,另一些組合的操作則更為鬆散,各自發揮特定屬性誘發的想像。 (閱讀更多)
論正能量,敬老很好,也關心青年,只是出於口味會分流,年長觀眾還是去看《你咪理》及《如珠如寶》,青年則多取《恭喜八婆》及《反轉全家福》——周星馳通殺。政治抑壓當然存在,諷刺時弊是少了,難道只看劉玉翠批判商場女廁等好耐?賀歲片在這裡希望摸索出一條路,不要斷自己半臂。支持本土電影,也要高質才順氣。 (閱讀更多)
旅館裡,一臉疲憊的Tony Lip 攤在床上,一邊吃薄餅,一邊翻看那本綠色的黑人旅行指南。當他打算細閱書中內容「給特別的人的晚餐」時,門外卻傳來同團樂手的求救:Don Shirley 在酒吧被圍毆,需要身為司機同保鑣的他出手迎救。 (閱讀更多)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在去年9月離逝。是故當大森立嗣執導的《日日是好日》在港上映時,不少人都因住「樹木希林遺作」的包裝而進場。在這部電影中,樹木希林不再飾演《比海還深》、《小偷家族》那些平凡溫吞卻看透世事的母親長輩——她的新角色叫武田,一位在鎮裡頗負盛名的茶道大師,亦是主角森田典子成為茶道教授前的老師。 (閱讀更多)
另一部不被出版社接受的集中營文學,就是與《夜》以及《安妮.法蘭克日記》並列為猶太大屠殺三大經典,意大利作家普里摩.李維(Primo Levi)的《如果這是一個人》。與《夜》和《安妮.法蘭克日記》相比,《如果這是一個人》中譯本甚至姍姍來遲,然而它比羅塞特或維瑟爾的著名作品更早出版(1947年),當時意大利左翼作家帕韋澤(Cesare Pavese)和娜塔莉亞.金斯堡(Natalia Ginzburg)曾經建議作者延後出版這本書,但本書出版後,立即獲另一位左翼作家卡爾維諾為作者撰寫書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