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紅眼 | 2022-08-10

久聞樓梯響的《七人樂隊》,號稱香港影壇夢幻隊的傾力之作,以電影見證香港歷史變遷。但紅眼認為導演們各有政治包袱,面對歷史處處避忌及失語,唯有顧左右而言他,仍離不開老調重彈。除了孤僻離群的徐克,《深度對話》借瘋人院裡裝傻扮懵的幾段對話,像故意彈錯音、不跟旋律,甚至表明了對於「以電影回應歷史、致敬時代」這種想法的種種質疑、褻玩和嘲諷。其實徐克的導演包袱應該是七人之中最沉重,但他拍得最輕,也最聰明。 (閱讀更多)

遇見世上另一個我的兩種形式 —— 《迷你孖媽》與《幸福的私生活》

影評 | by 紅眼 | 2022-08-09

同期在香港上映的兩部小眾電影,一部是來自法國導演 Céline Sciamma 的《迷你孖媽》,另一部是在香港藝術中心「韓女獨有戲」系列特別放映、由韓國導演崔珍瑛執導的《幸福的私生活》,無獨有偶,兩部作品分別展現了遇見世界上另一個我的兩種形式。而且,她們的故事都跟房子的記憶有關。《迷你孖媽》用舊房子藏著一個童年約誓,《幸福的私生活》裡,房子既是對未來的憧憬,也是來自過去的束縛。不是所有時空旅行都必然跟「祖父悖論」扯上關係,還可以是母女之間難離難捨的心靈感應。 (閱讀更多)

《智理想情人》:為慾望存在的科技

影評 | by 馮曉彤 | 2022-08-08

由瑪麗亞施拉德(Maria Schrader)執導的德語片《智理想情人》(I’m Your Man),講述古文字學家艾瑪試用一個為她度身訂造的「情人機械人」湯姆。理想的愛侶能否被科學家計算、量化?馮曉彤形容電影哲學與情感兼備,深入挖掘人性的多重面貌,並辯論以機械科技滿足人類慾望的正當性。 (閱讀更多)

伊坂幸太郎和電影《殺手列車》

影評 | by 譚劍 | 2022-08-05

電影《殺手列車》改編自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原著小說《瓢蟲》,譚劍認為伊坂的故事和其他日本推理小說很不一樣,沒有什麼複雜的詭計可言,但是人物非常鮮活有趣。他抽取本格派的設計感而不著驚天動地的詭計,抽取社會派的人物設計卻不沉重,再注入他取自黑色電影(特別是Tarantino)的荒謬感和幽默,寫出他自成一家的伊坂系娛樂小說。 (閱讀更多)

我們拆牆!我們有話!——記石頭公社《我們的娛樂至死新世界》線上演出

劇評 | by 安娜 | 2022-08-05

繼去年一組五段的「娛樂至死新世界」短片計劃後,澳門石頭公社上月再把這個放眼未來與烏托邦的概念延伸,創作出線上串流表演《我們的娛樂至死新世界》。比起之前單向的影片拍攝與放映,安娜認為在這一小時多的演出裡,更深入地試驗了表演與網上互動的可能性。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0-31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