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熱辣辣,電視機裡的少女在沙灘邊跑邊高呼:「全新0.1cm零感特薄,安心防漏,清爽無感覺,撞正嗰幾日都唔怕啦!」然後跳升半空,彷彿一身輕,離苦得樂。阿麗在公司Pantry喝著熱水,她覺得,這是最超現實的廣告。 (閱讀更多)
李楊力的短篇小說〈十二歲〉,以大膽細膩的文字描繪了一場禁忌的初戀,「他們總想在你變壞之前把你弄壞,由他們弄壞了你,他們就得以治癒你,修補你。他們說我們是國家的花兒,所以我們總會有腐壞的一天,不是嗎?」 (閱讀更多)
跂之筆下的下雨史家,不斷遺忘與警醒,是否努力去撰寫回憶,雲便可以回來,但雲的再現,與人類的努力卻沒任何關連。作為一個下雨史家,也只能在最後一片雲成為過去後,才把它的過去寫成現在。所謂成功,其實都是向失敗妥協的某種方式。 (閱讀更多)
梁莉姿的短篇小說〈甚麼都沒做〉,隱約呼應了回歸前後陳冠中在《香港三部曲》裡的經典之作〈甚麼都沒有發生〉。那年香港人對歷史洪流的巨變,只覺得是「甚麼都沒有發生」,惟今日卻是一片「甚麼都沒做」的荒誕日常。 (閱讀更多)
今期《無形》特意邀請幾位優秀的青年作者,於災難時期以不同文體寫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字。當中,新作家牛油小生寫下短篇小說〈疫中人〉,描寫疫情期間一場因隔離而出現的曖昧關係,或也是一種苦中作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