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次看到年輕人如浪般一層層向前湧,以簡陋的裝備抵禦警察的棒打,胡椒噴霧和催淚氣,之後可能還有足以殺人的水炮車,我便深深感受到他們「肉體布施」的力量,雖然因着政府的麻木不仁,我確實對香港前景感到茫然惶惑,但看見年輕人懷着突破「身體化」價值枷鎖的「肉體布施」,心裏便重新閃出一線希望,故頌曰:「還看後浪推輩跑」,這篇文章亦因而名為〈香港推輩圖〉,並以此祝願香港核心價值不潰,並向世界層層推遠。 (閱讀更多)
8月11日,香港經歷了一個硝煙彌漫的星期日:示威者右眼中彈致盲,警察冒充示威者在人群內肆意毆打、抓捕,葵芳地鐵站裡無法散去的催淚眼,與太古地鐵站裡那一連串近距離掃射,讓每個仍抱有良知的人內心既痛苦又憤怒。詩人廖偉棠、曹疏影、淮遠、關天林紛紛用詩歌記錄這一切:「時間到了/ 所有光明射進我眼球 / 然後熄滅……」 (閱讀更多)
今天我們依舊站立著,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每每在將倒未倒的邊緣掙扎,搖擺中前行,不知道目的地。終於,來到了一片無名的的墓園,舉目是骨牌般整齊排列的無字石碑,它們也許屬於我們的先烈、也許屬於我們的夥伴,也許屬於我們曾經的敵人,也許是為我們預留的。 (閱讀更多)
來了狗場,不知是害羞還是怕嘈,還是被其他狗欺負過,柯基本性應是活潑愛動兼頑皮,但小春偏偏木頭一般,常避開一切,自己在一旁呆呆悶悶的,溫柔沉默得看上去像有一點憂鬱。幸好她不怕我,當日就帶回家去。 (閱讀更多)
沒有人知道看似無盡頭的抗爭,最後會出現甚麼結果,也有人說,希望是渺茫的。正如歷史上的抗爭,多半以失敗告終,而歷史,又總是比每個人的生命都漫長。可是其中深具意義的其實並非結果,而是在過程中,每個參與其中的人,為了爭取比個人更大的價值,而把自己儲蓄在後備區域的潛能突然爆發的瞬間。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