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羅馬散步學,跟著經典去旅行,柯德莉夏萍費里尼安東尼奧尼諸如此種不在話下,連骨骸博物館都要嘴賤一番,真係chill 到爆炫耀文無誤——但邁克文章你真係要睇到最後一句。 (閱讀更多)
石啟峰傳來小說,講述「我」自幼能聽見牆壁的聲音。大學畢業後便搬入天台屋居住,其牆壁懂得分寸,不會多言多語,所以五年間可算相處融洽。直至隔壁的一家三口住進來之後,牆就開始變得不安分。隔壁夫婦經常發生口角,當他們罵得激烈,正是牆壁說話最吵鬧的時候。因此「我對」鄰居的反感越發強烈,一下子抵達沸點的時候,便會隨手拿東西摜向牆壁。回過神來,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就像父親向兒時的「我」擲啤酒罐一樣。 (閱讀更多)
無峰傳來散文,書寫一個單性生殖的文明中,小棕人帶著好奇與渴望,嚮往加入外太空探索的熱潮。然而,母親分享 「纖維人」 的故事希望打消小棕人參與外太空探索。「纖維人」作息規律,且十分崇拜一個會發光的矩形物體。有的纖維人隨意浪費資源,有的則相聚嚴肅討論節省資源來拯救他們的星球,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相當神秘詭異。 (閱讀更多)
黎喜傳來散文,認為「現象學」是傷心哲學,為解構回憶的存續。他指出回憶是無可避免,記憶即便被過去埋藏,還是會被現在觸發,但經歷都引發不一樣的體會。忘卻過去或許是解脫回憶的出路,但正如過去無法抹滅,回憶亦難以忘記。而回憶的誕生來源於人對事物產生認知,命名即是認知的開端,從而留下逝去而又無法擺脫的回憶。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