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7-31

紅眼在2010年的明報訪問中說過,「因為心裏有些一定要寫、不然以後會後悔的故事。」十一年後,紅眼已是媒體多面手,專擅影評、流行文化隨筆,更是《藝文青》總編輯。最新出版的小說集《伽藍號角》,一來是他回歸久居的成長地元朗,二來是他近年在困身的文字工作之中,如何找到平衡創作的嘗試。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華文作家共書香港街巷 香港文學出口轉內銷

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7-24

不以地區,以街道作為單位,邀請不同作家書寫他們親密而熟悉的街道生態,織出香港社區複雜多元的藍圖。香港文學館的《我香港・我街道》今年出版續集,加上副題「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顧名思義,是不單單由本地作家掏出其對街道的雜憶,更具創意地要求作家找出記憶中同名異地的街道,把香港的印象疊印到世界裡去。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時差中跨地域創作 劇場《漂泊居留所》探問何以為家

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7-16

水無形,無情,對人類文明時而賜予,時而剝奪。《漂泊居留所》以大水淹浸某個虛構港口城市作為主線,帶出「家」貌似穩定,實則浮游的概念,主創人員更是跨地域在時差中完成創作。導演陳冠而在香港執導,監製張嘉芸身在柏林、譚玉婷則在香港身兼監製和演員。訪問當日,譚玉婷才剛剛在大埔排練完。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從微小處捍衛生活 「物喜」解憂——劉芷韻與她的小店

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7-10

「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黃偉文寫的《小團圓》,恰恰代表了詩人劉芷韻從「貘記」走到「物喜」的心境。貘記曾經座落灣仔富德樓、上環永樂街,物喜則藏身於東邊街一隅——都是售賣古董小器物,閒時辦展覽、辦講座。劉芷韻說開了新店後,最近有興趣叫朋友來辦村上春樹的讀書會。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手揭漫畫的浪漫 人氣FB專頁 「紙本分格」進擊開實體店

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7-03

曾經每個香港年青人書不離手——漫畫,又名「公仔書」,既有漫畫店,屋邨商場或街市紙有幾間租書店,揭開一本漫畫,看完借別人看,是紙本分格裡的青春印記。人氣FB專頁「紙本分格」由線上進擊到線下,今年3月開設實體店。 (閱讀更多)

【文藝Follow me】世道不仁 文字定心——訪米哈《昨天喝了河豚湯》

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6-26

米哈最新出版的《昨天喝了河豚湯》,書名讓人好奇是誰喝了河豚湯,而喝了湯之後又如何。原來是日本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作品,除了他,書中還有五十位世界各地的著名作家。這是米哈閱讀這些作家生平後的閱讀筆記,帶著對殘酷世界的感悟。「其實我讀一直以閱讀的每一本書的作者,在他們的時代,或多或少都面對一個殘酷的世界,可能是戰爭,可能是個人的失敗。但他們都是我喜愛的作者,所以便追尋他們的生活。」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