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維珍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33歲。
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了一段日子,戰事愈來愈白熱化。1915年,德國一方面開始無間斷地向英國進行空襲,另一方面開始實施無限制潛艇計劃,令英德之間的爭戰更趨激烈。戰爭幾乎都是男人較勁的戰場,沒有人知道,在倫敦布盧姆茨伯里的一間房子裡,吳爾芙也在默默地經歷一場心戰。
自1905年投入職業寫作生涯以來,吳爾芙慢慢地累積了點想法。1908年,她著手寫作第一部小說,小說於五年後寫成,但並未即時公開發表;耽擱了一段時日後,這部小說終於在1915年以《遠航》(The Voyage Out)之名出版。從動筆到付梓期間七年,除了因為吳爾芙受情緒困擾,令出版遙遙無期,還因為她對創作與創新有所追求,她希望藉著這本小說探索自身寫作的方向與模式,於是七年來數易其稿,雖然後來留下了五種草稿,但被她燒掉的,似乎更多。
從《遠航》開始,吳爾芙將其後的作品取名為《燈塔行》(To the Lighthouse)及《海浪》(The Waves),無不指向旅途上未完的尋找,與其說這是種巧合,也許說吳爾芙透過小說來尋找並實現自我,似乎更符合作家本人與讀者的期望。的而且確,《遠航》的故事,從倫敦街頭、24歲的雷切爾、自我封閉、兩性關係到女性選舉權等等,不但有著吳爾芙生活的影子,甚至不難見到她對性別問題及政治議題的個人想法。而故事中雷切爾作為受過教育、卻在保守環境下長大的年輕女性,能夠在一次前往異國的旅途上認識了自我與人生,似乎亦是吳爾芙對自己的期許。
再看一下《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這段話︰「真要追究珍.奧斯汀的處境對她的作品有何壞處,那也在她生活的範圍太狹隘了。那年頭女人家根本不能孤身出門。像她就從來沒出過遠門去旅行,從來沒坐過公車穿行倫敦街頭或獨自在館子裡用餐。」除了為人熟知的「錢與房間」論,吳爾芙亦在書中提出了關於旅行與寫作的想法,她認為女性旅行在未獲認可之前,小說創作不失為女性憑藉想像以延展自我的一種有效手段——吳爾芙成長的年代,女性不能獨自上街,買東西的話,不是差傭人去做,就是讓其他人陪著。離家是甚麼?旅行是甚麼?女性是甚麼?女性作為自我的主體又是甚麼?加上兒時被兄長侵犯的恐怖經歷,成長時期的吳爾芙雖然羞怯,卻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成長、女性及自我等意義。
《遠航》被視為一部成長小說,在途上認識了不同的人之後,吳爾芙安排雷切爾染病死去,但現實之中,吳爾芙並不想過被動的人生。她在衣袋中放入石頭再投投河自殺,雖然她會游泳,最後還是靠意志自溺身亡,這種能夠操縱命運、成全自我的能力,對她來說可能期待已久,似她在《海浪》中預告的︰「我要縱身向你撲去,我永不認輸,也永不屈服,啊,死亡!」從《遠航》到《海浪》,吳爾芙也像雷切爾一樣,成長了。
1915年,維珍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33歲,距離出版《自己的房間》,尚有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