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鄭明仁  | 2018-11-05

查良鏞深不可測,他最親的朋友也只能了解他的一二,何況是局外人呢?因此,要研究政治上的查良鏞或武俠的金庸,只能從他的作品或公開的資料去還原查良鏞的過去,始終隔了幾層。研究報業上的查良鏞,比較貼身小小,因為和他同事過的人不少,而且《明報》留下他大量的墨跡;另外,張圭陽寫過《金庸與報業》,對後來的研究也提供了不少珍貴資料。 (閱讀更多)

黯然魂欲罷不能

其他 | by nico tang | 2018-11-01

還記得那些搖搖欲墜的午後黃昏,我總是在大腿上擱著一本金庸小說,神遊在那個武俠異世界裡,以刀劍功夫闖盪江湖,簫湘夜雨任我獨行,早就懶理堂上的老師在講什麼課…… (閱讀更多)

愛恨金庸的分裂閱讀

其他 | by 洛楓 | 2019-01-03

我是金庸的讀者,但不算書迷,因為我也看古龍和梁羽生的作品;我開過金庸武俠小說的專題課,但不是專家,因為有比我寫得透徹的學者,例如馬國明先生的碩士論文給我許多詮釋的啟發;我見過金庸,但沒有找他簽名或合照,因為書比人好得太多了!對於金庸的理解,是碎片的分裂,無法縫補許多解釋不清的事理! (閱讀更多)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的性感金庸

其他 | by 鄧小樺 | 2019-11-01

課上教武俠小說,發現讀過金庸小說的同學,其實不比讀過張愛玲的多……閱讀習慣變化,昔日的大眾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大眾了,於是也要用力推廣…… (閱讀更多)

維希留的恐懼:時間的獨裁

其他 | by 劉況 | 2018-09-20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維希留(Paul Virilio)影響深遠,其學術研究不斷比對昔日的戰爭和當前時代的相似之處,批判這個不斷加速的時代。 (閱讀更多)

反旅遊

其他 | by 何福仁 | 2019-01-03

不知哪一位哲學家說過,人類的一切煩惱,源於不肯乖乖地呆在家裡。對了,哲學家大多不喜歡旅行,也不會旅行,他們的旅行,用的是腦袋,而不是雙腿,他們像植物,用腦袋在地上倒樹葱地偷偷移動,他們關心的是時間遠多於空間,那是思考月圓月缺對人類的意義、研究日照的善意來自甚麼的根源、生呢還是死。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

光之帝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9-26

詩三首:〈念尼泊爾〉、〈失控練習〉 、〈臺北寫真〉

詩歌 | by 王培智, 俊奇, 徐竟勛 | 2025-09-26

靈感獵人

小說 | by 勞國安 | 2025-09-26

計劃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9-23

藍移吧!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9-19

當代的某些關係

小說 | by 苦橙蒿 | 2025-09-19

智慧腐蛀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