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圖書館擅改得獎文章事件,雖然圖書館已經接觸相關得獎者表示歉意,好像已經塵埃落定,但難得編輯工作原則有人關心,我就在之前的臉書發言基礎上再講幾句,以讓更多有志出版業的朋友可以參考討論,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再求進步。 (閱讀更多)
克勞朗茲曼的故事,借用他在回憶錄《巴塔哥尼亞野兔》(The Patagonian Hare: A Memoir)開篇的話來說,是個「豐富多姿而且獨一無二的故事」。朗茲曼固然喜愛自吹自擂,但他這句評語實在難以反駁——他是法國知識份子圈的重量級人物,鉤沉二十世紀創傷歷史的巨人,最廣為人知的是曾執導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紀錄片」《浩劫》(Shoah)。七月五日,傲慢的朗茲曼在巴黎家中與世長辭,享年92歲。 (閱讀更多)
德國世界盃分組出局,無緣十六強。英國明星球員、著名評論員萊因克爾(Gary Lineker)曾說過:「足球很簡單,二十二個人在場上追逐一顆球,九十分鐘後,贏的總是德國人。」德國足球歷史淵源深厚,因其鐵血、嚴謹、紀律著稱,曾經是讓其他球隊望而生畏的名字,也在世界盃舞台上不斷創造出驚奇成績。而2018年德國竟然分組賽出局! (閱讀更多)
一八○八年由拿破崙設立的高中哲學科一直是法國教育系統裡重要的一環,這科必修科在每年法國高中畢業會考都會率先開考。法國高考哲學科(Baccalauréat philosophie)分為文學組、科學組、經濟社會組及科技組。今年共有超過七十萬人參加,題目三選一,學生共有四小時可以作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