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5-24

「香港女兒」梅艷芳的傳奇,自拍成電影後,有人落淚,但亦有人認為拍得刻板,風評兩極。然而,這一部人物紀錄片同時也是一部回憶香港的懷舊電影,即使無法呈現人物的整個人生,卻有評者欣賞製片人的心意,讓新一代的年青人記住梅艷芳,單是這一點,電影就意義重大。




電影雜談:《第一爐香》、《馬達・蓮娜》、《梅艷芳》

5194761781912305

初段紛呈荔園、唱著「不肯,絕對不肯接受命運」歌廳、以三語表演技驚四座的夜總會(徒現外牆的利舞臺不算)等精彩舞台。可惜,「唔服唱到佢服」的豪言未得實現,換來兩段有關愛情的因與果:異地戀無疾而終,便寄情於拍攝《胭脂扣》聊以解窘(戲中張國榮語);為家姐成婚而鬱悶,便拍喜劇《審死官》權作沖喜。演戲,幾乎只是療癒情傷的手段。掌摑事件後的分手與慈善感召拍得不明不白,至親與摰友之死兩幕再動人也無關舞台。辦籌款音樂會及演唱會前訪日時,仍兩度因目見男女恩愛便黯然神傷。以致結尾登上舞台前她的「我唔捨得啊」令我懷疑,她不捨的到底是舞台,還是對出嫁的執念。



「我們」的梅艷芳:《梅艷芳》的親情和愛情

42307455747519995

戀人旅行應該是更加親密的表現,但《梅艷芳》將這段情節視為梅艷芳「回歸」香港的轉捩點之一。表面上導演設計二人在日式溫泉酒店享受浪漫,實際上暗示梅艷芳在日本傳統中的左右為難。電影特意借助兩種「阻隔」,形成二人關係破裂的重要線索,一是語言,一是文化。後藤社長突然而至,因為語言的隔閡,梅艷芳只能透過助理所說的好像「叮噹」躱進衣櫃,而社長和後藤的對話,梅艷芳也只能以錄音機錄下並請人翻譯才知道內容,我們由此明白,兩人的距離不只是愛情便能夠克服的,兩地的語言和文化差距是更大的難題。在男性和階級主導的日本社會,梅艷芳不只是需要作為一位主婦,還應當明白和遷就丈夫,缺少了語言的直接溝通,失卻了文化的直接交流,他們又怎能繼續下去?梅艷芳其後致電後藤似乎是不必要了,暗示已很足夠了,留待觀眾自行想像不是更有餘味嗎?



《梅艷芳》:成為閉幕曲的《夕陽之歌》

5249742235840751

如果說作為一個女性,一生以婚姻作為夢想,卻因為種種原因找不到丈夫,到離開世界時,帶着遺憾離開,可以折衷說嫁給夢台,但不得不說:孤身走我路、那個看透我夢想是平淡。遺憾是人的共同主題,沒有遺憾,稱不上人生。她的遺憾,抽絲剝繭,不介意裸露,這一點不容易,她是天后,是香港可一不可再的出色演員,更重要是,她生活在很多人想看她跌倒的工作圈子裏。當你有錢、有權力,必招人妒,她把自己的遺憾掛在嘴邊,不單是勇氣,更重要的是自信。很可惜,這在電影中幾乎完全表達不到出來。兩段愛情,其實篇幅不少,可是觀眾得到甚麼呢?或許只是看出天后落難一面,但她對愛情的篤信、憧憬、失望、折衷、重新上路呢?愛情線是電影的最大敗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梅艷芳,但導演眼中的梅艷芳呢?應該要比維基百科立體一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