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孩子,撿撿樹葉,玩玩沙吧!

教育侏羅紀 | by  雅言 | 2020-03-16

筆者經常到日本旅遊,尤其愛住民宿,通常民宿附近的社區都會有保育園,經常見到日本的孩子帶著黃色的小帽成群結隊地跟著老師們出遊,走出學校去不同的地方參觀。有時在路上,有時在公園,有時在沙灘,都能看到他們小小的身影,不禁令人好奇:「到底日本孩子出外的頻率有多高? 」

這要從日本的教育制度說起,原來當地的學前教育機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保育園,類似香港的幼兒園,屬於托兒性質,是為了支援在職媽媽,政府設立的社會福利設施,所以保育園是全日制的,而且很受日本家長歡迎,學位常常供不應求。另一種是幼稚園,類似香港的幼稚園,屬於教育性質,上學時間是早上九時至下午二時。由於辦學目的和性質不一樣,所以前者著重照顧,後者著重教育。基本上,保育園的日程比較自由,學習活動以遊戲居多,老師每天都會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例如玩戶外的遊樂設施、到附近公園散步等等。

這令我想起,去年秋天身處京都御所的某個片刻。因為乘坐凌晨的飛機從香港飛大阪,所以到達京都才早上七時多,無所事事,便信步走到京都御所的戶外公園曬太陽。坐在公園的長凳上,滿目都是紅彤彤的楓葉和黃澄澄的銀杏,艷麗非常,小鳥在樹上吱吱喳喳,空氣中飄散著一股透人心扉的青草味道。這時,看見一群小人兒姍姍而來,約莫十幾人,年約三四歲,兩位老師一前一後包圍著。他們一邊緩慢前行一邊嘰嘰喳喳,恰好和樹上的鳥叫聲形成有趣的和鳴,令人不得不會心微笑。老師帶著孩子們停在一棵楓樹下,貌似說了幾句話,孩子們歡呼一聲便解散了,有的三三兩兩結伴原地蹲下,有的獨自一個徘徊找尋,半小時後,所有孩子的手中都抓著一把楓葉,最後老師重新集合孩子,一個接著一個排隊從來時的路離去。孩子們臉上雀躍歡欣的神情多麽令人難忘啊!

還有一年的復活節假期,在和歌山的白良濱沙灘上,我坐著欣賞風景之際,看見一群三四歲的幼稚園學生跟著老師走下沙灘,他們沒有特別進行些什麼活動,老師只是自由地讓孩子們在沙灘堆沙,沙灘頓時化身成兒童遊樂場,孩子們的笑聲響徹整個沙灘,不少遊人都注目觀望,欣賞孩子們的童真爛漫,沙灘上洋溢着一片歡樂的氣氛。

在香港,我也經常帶孩子們外出活動,通常去的地方是主題公園、博物館、美術館、農場、機場等等。有的地方很有趣,有的地方比較沉悶,相似的是每一次參觀的流程都是排得滿滿的,分秒必爭。以某次參觀主題公園為例,車程來回兩小時,實際逗留在公園內的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多,趕著孩子們好像趕鴨子一樣,去完A景點去B景點,接著還有個C景點,中間還要硬擠出上廁所排洗的時間。有時帶著孩子們在路上走著走著,真恨不得大家都長出翅膀可以飛起來,飛到目的地。可憐一班領隊參觀的老師們,心理壓力真不少!即使有時候去的地方比較輕鬆一些,像農場、沙灘等,學校還是要求老師設計幾個集體遊戲填滿時間表,好像孩子如果有自由活動的時間就是老師的過失似的。

所以,怪不得我看到如此輕鬆的戶外活動形式,實在羨慕不已!作為老師,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呢?香港的幼稚園比較著重資訊性的貫輸,這一點也反映在外出參觀活動上,基本上參觀活動考慮的是孩子學到了什麼,而非孩子玩到了什麼。其實幼兒教育除了教授知識外,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包括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和快樂,那是他們人生的基石,正如幼兒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開始。孩子在童年時感受到的情感會停留在他們的生命中很久很久,影響力驚人,孩子長大後的心理、社交乃至全人發展幾乎都可以看到幼童時期的影子。

日本和香港的社會環境、教育文化都不一樣,其實很難放在同一個天秤上比較。你也可以說這種比較是出自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傷春悲秋而已,只是發自內心想對香港幼兒教育的管理和決策層說一句:「偶爾,也讓我們的孩子撿撿樹葉、玩玩沙吧!」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