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茶餐廳是香港飲食文化的重要一環,筆者在幼教界打滾十數年,最近發覺香港幼稚園文化與港式茶餐廳越來越相似,故今日以此爲題,略談香港幼稚園的課程文化。
近年,政府在幼稚園推行免費教育,本地幼稚園爲了收生,競爭激烈,紛紛在課程上推陳出新。不同的地區亦開辦了很多國際化幼稚園,例如紅磡、將軍澳區等。各種標奇立異的課程和教學法配搭,標榜自家校本課程如何獨特、只此一家,此等光怪陸離的情況在幼稚園中不斷出現。STEAM、生命教育、正向教育、戲劇教育、方案設計、繪本教育、Montessori、Waldorf、ReggioEmilia、IEYC、IB、SAIL……家長光看課程的名目都足夠眼花繚亂,更遑論爲子女挑選一間合適的幼稚園要費盡多少腦力。
先放下家長的身份,代入一位食客的身份,請你想像以下情景︰你一個人進入一間茶餐廳,坐下後,侍應問你︰「請問食啲咩?」你問︰「有咩選擇?」侍應回答說︰「我哋咩都有,有常餐、全餐、快餐、A餐、B餐⋯⋯」選擇越多,大概你會想越久才能決定吃什麼,可是你會一次點選所有的餐來吃嗎?如果要一個人吃完所有餐點,大概會消化不良吧!
說來再顯淺不過的道理,現今香港大部分的幼稚園卻正在上演如此荒謬的情景。
家長爲子女找學校時免不了參觀爲數不少的幼稚園,當你進入一間學校,校長或老師通常會告訴你︰我們的課程如何如何豐富,我們採用XX課程,又結合了YY和ZZ⋯⋯接著恍如出現了一張茶餐廳的餐單,一味求多,越多越好,又有多少幼稚園真的檢視多樣化的課程,是否真正地適合自己的學生呢?
筆者曾任教一間本地幼稚園,職位是班主任。該幼稚園的校長特別鍾情戲劇教育,他說年輕時的志願是當一名演員,因爲未能如願,故希望實踐在自己的學校中。且不論其動機是否有偏差,他要求老師在每天的課程和教案中都要加入戲劇元素,每個學習單元完結後,一定要以戲劇的形式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該學校的課程本身已結合主題教學、方案教學、宗教教育等,再加入戲劇教育,這意味著學生花很多時間排劇、背誦對白、記熟動作和舞台走位等,老師在課堂中不時產生錯覺以爲自己任教的是演藝學院。所有同事反對無效亦無力反抗「暴政」,深感無奈之下,只能在茶餘飯後互相訴苦,以下是老師們某天的對話︰
筆者:今日老細問我呢個主題要排啲咩嘢劇,個主題先開始咗一個星期,仲有三星期,我點會咁快唸到最後做咩劇啊?結果咪口啞啞囉!
王老師︰ 佢今日突然走入我課室,問我教緊咩戲劇習式,好彩我反應快,咪話我用緊老師入戲嘅習式,自己扮緊迷路嘅羊仔。
筆者︰再唔係就話叫小朋友做緊角色扮演嘅習式囉,呢招隨時都啱用,萬無一失。
李老師︰其實學咗咁耐戲劇工作坊,講來講去得幾招,定格、牆上角色、旁白,用來用去咪呢幾招囉!
王老師︰我又唔係對戲劇教育反感,其實都幾好玩,但係我哋課程有好多嘢要教,點可以日日係度扮嘢,有時真係唔知點做。
筆者︰其實戲劇教育係一種教學方法,唔係一種課程,點解規定我哋上堂一定要用死一種方法。
王老師︰咪係!就好似煮嘢食,你都唔會下下只用一種方法去煮啦。
李老師︰你講得好啱,煮嘢食都可以用焗、燜、炸、炒、蒸不同嘅方法,佢依家就好似限我哋只可以用炒嘅方法,肉攞來炒、菜攞來炒,連生果、蛋糕都要逼住攞來炒。
筆者︰ 唔⋯⋯有啲嘔心,不過呢個比喻都好貼切。
王老師︰ 最有趣係主題、方案、宗教都炒埋一碟,好似大雜燴,簡直難入口。
筆者︰唉⋯⋯都唔知小朋友最後學咗啲咩⋯⋯」
這段對話可以看作一個幼稚園課程統整和實踐的反面範本,亦說明「多而濫不如簡而精」。希望香港的幼稚園,不要像茶餐廳一樣應有盡有、強調「數量」,而是注重「質量」,深入地了解每種課程的可行性,如何切實而有效地實踐在幼稚園教育中。